试析国有企业办司治理改革误区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对党的十

时间:2022-08-30 15:10:5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国有企业办司治理改革误区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对党的十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 国有资产管理 公司治理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我国的国企改革进行深入分析。文章阐述了有关国企改革认识的一些误区,分析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乃公司治理.并结合党的十六和全国十届人大的精神,提出了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的可行机制。

  一、有关国有企业改革认识的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国企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在于“一股独大”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一股独大”现象容易造成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现象,确实有道理。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问题的实质。不管公司的股权如何构成,关键还是看股东有没有约束经理的“招”,即有没有采取恰当制度安排来促使经理维护股东利益,降低代理成本。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大股东的存在实际上有利于约束企业经理。如果公司里的小股东多了,股东大会表决的时候就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谁也不愿意出头。而大股东能够从他的监督行为中得到较大份额的收益,当收益大于监督成本时,大股东就有积极性去主动实施监督。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是事实,但并不能由此认为“一股独大”就是公司治理问题的根源。很多人在谈到国企股权转让时总是忌讳又出现新的“一股独大”,其实根本没必要。国有股“一股独大”之所以受到强烈的批评,根源在于国有股东没有很好地行使其权力,既没有维护自身利益也没有保护好小股东的利益,国有老板是“假老板”而不是“真老板”,这才是焦点所在。

  误区之二:完善国企公司治理结构的关健在于“多股制衡”

其实,就公司治理的本质而言,股东之间的权力制衡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看股东之间能否形成合力来维护股东共同的利益,或者说某些股东利益的维护不能以另一些股东的利益牺牲为代价。实施“多股制衡”并不能保证这点。如果股东对经理没有很好的约束和监督,或者由于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而使股东对经理的执行情况没有相应的知情权,股东之间的所谓利益平衡问题本身就失去了基础。

因此,并不是说股权分散就解决了公司治理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一整套市场机制和监管机制来规范信息披露、中介机构、经理人选任等方方面面的行为,股权的分散只能使广大小股东对经理的约束力进一步变小甚至消失殆尽。

误区之三:国企改革鱿是“国退民进”,走民营化或曰私有化之路

“产权问题是绕不过去的”,相当多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国有企业私有化是国企改革的最好出路。这部分人依据的理论基础是,私有企业所有者因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为了获得更大剩余,就会有内生的动力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所以,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拥有更优越的内在激励机制。

实际上,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中型企业还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公司都不可能象典型的所有者即经理式企习那样将产权明晰到家族。东欧一些国家进行“全民分配企业所有权”的“休克疗法”也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高级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成为企业界的中流砒柱,纯粹家族式的私人企业己越来越少。当资本所有者没有精力和能力去经营好企业时,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就成为必然,“委托一代理”问题就不可避免。那种认为必须将国企产权明晰到个人的观点显然有失偏颇。主张“国退民进”实行私有化的观点是有害的,私有化并不是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的必要条件。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的本质

从最本质的意义讲,公司治理的的重心在“治理”,也即对企业经理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从而维护出资人也即股东的利益。任何涉及公司治理的行为,都必须以股东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1][2][3]下一页

【试析国有企业办司治理改革误区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对党的十】相关文章:

论文写作的十大误区04-15

试析意境的本质与民族性论文03-10

试析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构建01-03

试析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03-08

试析亚里士多德正义观探新10-29

试析贺绿汀《游击队歌》的艺术特征02-23

试析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论文03-25

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设(通用5篇)04-15

论文范文如何从高考改革趋势看地理教学改革08-17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问题与对策论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