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徽大鼓的历史发展研究

时间:2023-03-07 08:51:3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安徽大鼓的历史发展研究

  论文关键词:安徽大鼓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历史溯源

  论文摘要:以纵向时间为线索进行分析,研究安徽大鼓从兴起到繁盛再到衰落的历史和种种表现,分析得出结论:安徽大鼓分为生长期(光绪中叶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繁盛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创新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低沉期(二十年代八十年代至今)四个历史时期,此发展阶段也是安徽曲艺整体发展历史的概括。

安徽大鼓是安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的一种,是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安徽大鼓曾经是安徽曲艺艺术中流传面最广、最具有知名度的曲艺种类,在安徽省的曲艺发展历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从清代中期就开始萌芽和发展,从它最初在淮北出现至今,已经历经百余年。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达到辉煌。当时几乎每晚艺人都要去包场表演,时间是5-6个小时;即使是赶集时的集镇书场演出也至少有3个小时。可以说,安徽大鼓的发展历史和安徽大鼓的现状代表了整个安徽省的曲艺历史和现状。

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是过程的集合体,如果把安徽大鼓看成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笔者以为,安徽大鼓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四个历史阶段:生长期(光绪中叶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繁盛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创新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低沉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

一、生长期(光绪中叶至二 世纪四十年代)

这个时期安徽境内的大鼓开始了初步的成长,艺人不仅在淮北产生、发展,而且向南方流动,寻求市场。光绪年间至清末大鼓在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流传,民国时期是安徽大鼓在江淮之间和江南流布的时间。师徒传承丰富,艺人的足迹逐渐遍及安徽全省各地。安徽大鼓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淮北大鼓和后期安徽大鼓,也是安徽大鼓从淮北地区流布到安徽省的过程。

安徽大鼓境内的鼓书最早出现在淮北地区。《中国曲艺志·安徽卷》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傅淮森从师于毫州、涡阳一带的郭老响,学成后回萧县演唱,成为萧县最早的说唱大鼓艺人。”“李家生,颖上县人。…十八岁时投师艺人朱华庭,专心学艺,二十岁即出师说书。经常流动于阜阳、霍邱、颖上、阜南县城演出。…后定居在颖上。郭老响和傅淮森就是大鼓传播过程中的两个环节,傅淮森把大鼓书艺从涡阳、毫州带回萧县,已是大鼓传播的一次过程。李家生以颖上为中心,流动在附近区域说书,带动了附近地区大鼓的发展。就象地震有一个震中一样,从这个中心向四周传播开,象石头投人水中引起的波浪一样,这种形式的传播也称为波式传播。在大鼓传播中李家生像一个信息源,伴随他的活动,带动大鼓书艺以他为中心向四周地区扩散。

清末大鼓在已淮北地区兴盛,艺人颇多,为了寻求市场,艺人开始向安徽省中部、南部地区发展。“淮北艺人在凤阳、滁州、全椒、来安、含山等地方,随演随传授书艺。全椒艺人马义才,幼年家贫,十二岁投艺固镇关玉章学大鼓。出师后,始唱于全椒县沿河三岸,不久声誉鹤起,足迹遍布淮河两岸各县城乡。

“高德标,原籍全椒县,移居和县,先唱于和县、含山、全椒等地。其技艺在四十年代达到高峰。南京下关、夫子庙、朝天宫、莫愁湖等书场老板纷纷争者和他签合同。

“郭友道,祖籍肥东,后定居全椒县。在肥东、全椒等地流动演出。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安徽东部大鼓的流遍是由淮北艺人向东部流动带来的,在全椒出现了马义才、高德标、郭友道等名艺人,他们以全椒为中心,向周围县、地区流动说书。自此安徽大鼓在安徽东部扎下根,开始流播。

“蚌颇有名的艺人张疙瘩(真名不详),也是从淮北迁来的。他收徒众多,这些徒弟又大量收徒,遍及蚌周边所有乡镇。《蚌市志》中也有相似的记载:“(张疙瘩)其子张允立、张允友亦为本地知名大鼓艺人。另外,还有吴永贵、吴建伦、卫永发、王照才、徐家兴、李长华、刘尚飞、张锡川、张玉忠、王桂全、高树田、常恒利、赵献厚、张根义等民间大鼓艺人。张疙瘩他从淮北来到蚌就是安徽大鼓流动的一次过程,而他又是新流动环节的起源,带着徒弟向四周传播大鼓。淮北艺人向合肥、巢湖一带传艺。据江文阔老师口述“老师刘正先师从于固镇关姓老艺人。”《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安徽卷》中有更为清晰的记载:“刘正先十七岁拜师固镇关玉章。此后在芜湖一带演唱,1952年回合肥一带演唱。”无为县的大鼓由肥东传来。“肥东大鼓艺人朱来大、吴道长、吴兆奎等到无为城陛庙说书,颇受欢迎,于是朱来大、吴道长等人开始定居无为,并大量收徒。从上可以看出皖中地区的大鼓也是由淮北传来的,流动至蚌、合肥地区,又以蚌、合肥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后向无为发展。

江南地区大鼓流行较晚,约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方兴盛起来,艺人多从北方迁来。他们经常演唱于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等地。如艺人林教培,原肥东县人,出于生活紧迫,民国二十三年他从本乡大鼓艺人学艺,初在家乡合肥、巢湖一带演唱,后长期在芜湖及宣城、广德等地流动演出。据宿州文化馆退休老师杨春老师口述,他在铜陵采风时遇见安徽大鼓艺人演出(姓名不详),跟随寿县人学习大鼓,从江北到无为、铜陵等地演唱。艺人出师后的活动是以某一地点为中心的传播,这样,从口述资料也可以证明安徽大鼓从淮北地区流传至江淮和江南。

联系安徽省地图和安徽大鼓艺人活动路线,笔者画出安徽大鼓的流播图,其大致路线为从北向南,从中向东的活动方向。这个路线和方向也更明确的表明安徽大鼓从淮北地区传来,由淮北大鼓发展成为安徽大鼓的过程。

[1][2][3][4]下一页

浅析安徽大鼓的历史发展研究

【浅析安徽大鼓的历史发展研究】相关文章:

浅析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策略06-03

浅析我国手机出版发展现状06-01

浅析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4-21

软件工程的历史与发展趋势论文04-26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素质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04-18

民法演进的社会历史背景研究论文09-23

法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与中国道路论文06-26

IPTV发展中承载网的研究和设计05-11

石家庄市物流业发展研究05-30

浅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精选7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