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设计教学法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

时间:2020-10-12 20:07:0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论设计教学法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教学法 课程改革 设计教学法

论文摘要:五四”时期中国兴起一场教育改革,在这场改革中,设计教学法与今天的课程改革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如对知识概念的认识、打破学科局限、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但这场改革却由于诸多因素而最终失败:传统的惯性、教师主体地位的丧失、知识的系统性、升学的压力等。反思这场改革对今天语文课程改革的意义十分重大。

语文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茶地开展了几年。这场改革,有人认为它充满着巨大的新颖性、深刻性,不同于过去的七次基础教育改革。因为其高层次的人文起点,决定了它与过去的课程改革具有不同的基本性质。

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确实具有巨大的新颖性,但这并不标志着它就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课程改革。如果要更科学地来表述,它只能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次在课标(或大纲)中提出把学生本位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向。因为,回顾历史我们就能发现,其实早在20世纪初,我国的教育界就已经进行了一场以儿童为本位的教学改革。可以说,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背景和推广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因而,今天实施课程改革时,不能忘却这段历史。如果要仔细回味这段历史,就不能不提到设计教学法在国文科中的实验。

  一、设计教学法的概况介绍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西方教育思潮开始涌人中国,尤其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成为了当时影响最大的'教育思潮。在这种大背景下,克伯屈创立的设计教学法开始进人中国。设计教学法即“要求教学建立在儿童兴趣和需要之上,经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或有效学习的依据。在教育组织上废除班级授课制,打破学科体系,以儿童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以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法引进以后,教学步骤有了很大的变动。其基本的教学模式是:提出活动课题—确定活动目的—制定活动计划—实行活动历程—评判活动成果。尽管这些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不管教师从何种步骤开始,每一种设计都有如下特征:这是一种合作计划的活动,每一个有目的的活动,都不是出自教师的头脑,而是出自学生的兴趣,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制定出实现目的的计划;它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考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设计的关键;它是一种富有成果的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其观念、技能与智谋,设计完成时,要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与最初目的相符;它是一种有评价和有目的的练习。学生就是通过每一项设计来选择目的与成功地实现目的,从而进行学习”:很明显,与传统的注人式教学相比。其改革的步伐无疑是巨大的,如康绍言所说,““自此法出后,教授上起一大革命:向之以教科为本位,强儿童以必习者,今改为以儿童为本位,化教科为动作矣;向之以编制三段、五段之教案,输人预备之材料为正规者,今改为以配置适当环境,唤起欲得反应为能事矣;向之认教师之机能为教授者,今乃认教师之机能为指导矣。

  二、设计教学法在国文科中的试验案例及特点分析

案例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小实验情况,主持人俞子夷。

1918年,该校试行了教材中心联络法,以乡土一科为中心,其它的文艺、唱歌、游戏、工艺等科都以乡土科的中心问题为标准,去选择材料。虽然仍有学科(科目)的区分,但教材是打成一片的。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酝酿,组织了一批人马,以原来联络教材的教师做核心,把课程分为四类:属语言文字者;需要动手制作者;各种游戏,包括数字游戏;唱歌进行舞蹈。布置四间相应的教室,一、二年级三个班与幼儿园轮流傅用。特设一个“低级指导”负总责。科目的界限打破,上课时间改用分数制,教材仍预定。每日上课,有几分钟开始谈话,从中找寻些资料,同时支配当天工作。课后教师集会,我亦参加,评价一天经过,预定翌日工作要项。儿童提出问题与教师整理补充并举,比较完全由儿童做主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