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

时间:2020-10-11 11:13:4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

  论文关键词:中专学校 语文课程 评价 改革

 论文摘要:阐明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是中专学校教育改革当务之急。并着重从社会需要、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三方面论述中专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以及为了课改的顺利实施,应在课程评价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革。

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所以课程设置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等专业学校面临严峻的挑战,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语文是百科学习之母,语文课程改革更应放在优先的位置。

  1、确立语文课程意识是当务之急

在我国学校教育教学中,课程意识相当薄弱,尤其是中专学校,由于不需要参加全国的高考、中考,语文课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课程意识淡薄。所谓课程意识,最简单的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教学意识而忽视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至于教什么科目、教什么内容都是上级部门的事,教师、学校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课程意识。所以“教什么”的间题不解决,“如何教”也是盲目的.,甚至是在做“无用工”。因此,我们到底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组织这些知识,用什么方法评价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现在国家对中专教材实行一纲多本,语文课程涌现出大量教材,如有人教版、高教版、各部属规划教材等等,教材种类繁多,广大中专学校及其每位教师就不能不认真研究如何从种类繁多的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材或自行编制教材。可见,确立课程意识是中专语文教改的一个先决条件。应该说,中专学校由于没有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语文课程改革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2.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改

  2. 1课程设置与改革

根据课程论原理,任何一门课程的编制,它必须受到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这三个方面条件的制约。

(1)结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开发中专语文课程,明确课改的指导思想。

关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教职成《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全面素养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反映了社会对中专学生的本质需要,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本位,这应成为中专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2)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实行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

关于“语文”,叶圣陶曾说过:“彼时国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语文”就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旧头语言”,就是指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时所使用的口语;“书面语言”,就是指人们用文字写成的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等。语文学科,就要求通过学习,掌握祖国语言,培养、提高口语和书面语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还认为“语文是工具”,实质上是要求学习者通过学习,熟练地掌握祖国语言,运用它进行学习、工作,进行交际、交流。由此可见,“语文”的涵义与语言的功能,决定着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是:在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