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3G时代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模式拓展应用

时间:2020-10-09 12:21: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析3G时代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模式拓展应用

  论文关键词:3G;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模式

  论文摘要:在当前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3G市场的开放,3G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得到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3G技术拓展了新的服务模式和方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基于3G的信息服务具有可行性。

当前,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文化新业态、传播新渠道不断涌现,科技越来越成为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关键力量,成为促进文化工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增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体制机制,已成为广大文化工作者面临的时代课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手机拥有量最多的国家,3G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初,伴随着3G牌照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的发放,3G时代的手机用户将彻底打开互联网的大门,带来我国的移动网络迎来新一波的发展高潮,同时3G技术也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叩响了手机用户的服务大门。

  1 3G概述

3G既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前两代技术不能提供的多种宽带信息服务,例如高速数据、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它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大幅度提升,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3G技术可以达到相当于ADSL有线上网用户支持的数据传输速度与数据交换能力,通过3G使用者能够听到更加清晰的声音、看到更加流畅的图像和更加方便、快捷地浏览网页。3G技术有移动通信高速化、多任务、实时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的特点。

3G技术是信息提供者通过运营商的运营承载网络,利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快速蜂窝选择技术以及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和多输人多输出天线技术等高速下行的链路数据传输,来实现信息提供者(数据商)和终端客户的无缝链接,终端用户由于使用了无线移动设备,通过网络覆盖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进行资源查询、数据下载和意见反馈等系统操作。

3G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理性的技术选择、良性循环的经营模式,使用户不论在何时何地,只要通过手机上网,就能检索到根据用户的特点量身定做的相关信息,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内容都将极为丰富,信息提供的方式和质量都将有明显的提高,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原来网络环境下通过有线网络链接所带来的弊端。因为在有线连接情况下,无论文化共享工程提出的口号多么响亮、服务多么到位,读者都必须在某一固定位置实现网络操作和意见反馈,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无缝链接是不可能的。

  2 3G业务在图书馆领域的扩展应用

  目前移动信息化在国外图书馆中的应用相当普及,如英国什罗浦郡立公共图书馆和美国纽约安姆赫司特公共图书馆等都推出WAP网站;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图书馆使用PDA通过移动通信检索图书馆资源,读者通过移动电话对图书馆的在线目录(OPAL)进行馆藏文献或数据库检索,也可拨号到学校校园主机,通过校园主机连接到Internet进行检索;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图书馆推出手机WAP服务;在日本的公立图书馆中,己有105个图书馆推出面向移动终端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其中有77个图书馆能够进行书目检索,21个能够进行预约。用手机阅读图书的e - book(电子书)服务,2002年就在韩国成为时尚。现在,在痴迷科技的日本,又兴起了一股新的热潮,那就是用手机阅读图书。智能手机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的延伸,它将无线通信网络与数字图书馆系统结合起来,利用高普及率的手机媒体平台延伸、拓展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在很多环境下,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计算机的普及率,手机图书馆是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