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价值决定问题新探

时间:2020-10-08 10:37:1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价值决定问题新探

  论文关键词:价值理论 价值决定问题 劳动价值论

  论文摘要:价值决定问题是经济学理论一再探索而未能完全解决的难题。中国正处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弄清经济学的这个基本理论问题,对坚持和深化改革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一、研究价值决定的理论路径选择

考察商品价值决定,要从商品本身的特征人手。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特征有二:一是劳动的产物;二是使用价值。商品的这两个外在特征,必然引致人们会从劳动和效用两个方面去认识价值。商品的两个特征也的确与价值有密切的联系。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自然就构成价值实体;商品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效用自然是价值表现。劳动是价值的抽象规定,效用是价值的现象规定。用劳动定义价值,还是用效用定义价值,都不失为可供选择的理论路径。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都是对商品特征的认识,两者应当是互补的,而不是排他的关系,在原理上应当是互通的,是彼此能够解读的,最终的结论也应当是一致的。两种价值论都是理论工具,只要能够说明问题,用什么样的工具都无可厚非,不存在谁对谁错,只要是科学理论必然会为自己开辟道路。

在价值理论上,劳动价值论主张以“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斯密有两种价值论:一方面认为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另一方面又认为,价值是指一种商品能购买的`商品的量。斯密实际上是用后者规定“劳动时间”的量。马克思批评斯密是用价值证明价值,陷人了循环论证川。李嘉图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生产单位产品的最大劳动耗费。这样价值就成了排斥竞争的规律,这是与价值规律本身的性质不相符合的。马克思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生产商品的平均劳动耗费来决定。这与李嘉图的定义差别不大,不过是把竞争界限划定在中等生产条件上,竞争仍然受到一定限制。而且,他所说的“平均劳动时间”又是用算术平均法求得的,这就把价值决定简单化了。价值决定是一个社会平均过程,马克思的定义也认为“劳动时间”是根据“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形成的。“社会平均”,就是指通过交换使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但是,劳动价值论却把交换排除在价值决定之外,超越这一社会过程直接在劳动这个抽象层面上定义价值,这就使价值决定失去了客观依据。中国学者在讨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时,暗含的一种理论要求,就是把交换(需求)和价值决定联系起来。但是如何建立这种联系并没有成为讨论的主题,而是固守马克思的定义,用马克思的话证明马克思。这就很难实现理论创新。要真正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必须研究这一范畴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这正是经典作家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应当是从价格人手。价格与价值是现象与本质、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有在价格运动中才能得到证明。

未被劳动价值论充分重视的价格问题,在效用价值论那里却是一个热门话题。所谓效用决定价值,也就是需求决定价值。效用是指物品满足需要的程度,对效用的研究必然把价格作为研究的主题。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维塞尔等人提出的边际价值论,是价格理论的重大突破。在此以前,价格分析是平均分析。边际价值论认为,价格决定于满足需求的最后一个产品的价格。听起来这有点匪夷所思,仔细思考一下确有道理。这“最后一个产品”,是需求的边界,是满足需求不可缺少的增量。“边际”一词就是指增量的边界。在众多的产品中并不是任意一个产品都能代表需求的满足,只有边际产品才能代表需求的满足,从而这个产品的价格是所有产品的真实价格。在边际产品上,供需平衡价格是买卖双方都满意的价格,这就是均衡价格,均衡是价格变动的趋势。

均衡作为价格变动趋势,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价值决定。但不能因此断言均衡价格等于价值。均衡有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短期均衡价格是可变动的价格,属于价值决定过程,长期均衡价格是稳定不变的均衡,具有价值属性。研究价值决定,也就是研究短期均衡如何转变为长期均衡,这是效用价值论尚未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