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

时间:2023-03-19 00:09:2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民间

  论文关键词:民间 启蒙 《骆驼祥子》

  论文内容提要:在纯理论的范围内来讨论民间与启蒙的问题往往难以说清,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便是从个案入手。老舍的《骆驼祥子》以乡村民间文化形态的立场,依据祥子自在状态的生命欲求、行为方式和道德原则,在对其悲剧命运的书写中,构成了对当时的社会、都市民间文化及祥子自身文化形态的深刻批判,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民间问题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提出以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这一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争议的核心问题在于—提倡民间是否意味着放弃启蒙、放弃社会文化批判的责任?民间是否具有“现代性”的生机和活力?等等。如何理解这些问题是重要的,不仅牵扯到对文学现象的评价,而且直接关系着民间命题的当代性价值和意义。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在纯粹的理论范围内讨论往往难以说明白,因为“民间”的多层次、多向度特点,使讨论者的出发点往往出现错位,为了避免歧义,本文试图以老舍的《骆驼祥子》为例来说明一些相关的问题。《骆驼祥子》的独特性是通过老舍的民间立场写作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他准依民间底层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达了来自于民间的声音,这种声音与民间底层的生存状态、生存欲望、伦理情感密切联系在一起,他对于社会、市民文化的批判也是从这样一种立场开始的。这样一种民间写作和来自于民间的艺术想像,给《骆驼祥子》带来了怎样的艺术世界呢?

老舍从20年代后期创作《老张的哲学》开始,至《骆驼祥子》的出版,甚至到40年代,他虽然赢得了广泛的影响,但在新文学作家内部却一直有不同的评价。据老舍的好友罗常培回忆,《老张的哲学》脱稿后,罗常培转呈给鲁迅,“鲁迅先生的批评是地方色彩颇浓厚,但技巧尚有可以商量的地方。” 1934年6月18日,鲁迅致台静农的信中,在批评林语堂所倡导的“小品文”创作时,说林语堂的创作“如此下去,恐将与老舍半农,归于一丘。”鲁迅仅仅肯定的是老舍小说的“地方色彩”,并没有对老舍创作做出整体评价,甚至有着不客气的批评。这种批评在我看来正是两种文化立场的差异所引起的。从鲁迅启蒙文化的立场来说,是难以接受老舍在幽默、调侃中,对民间文化的某种认同、宽容和理解的。从左翼革命文学的角度来说,老舍对政治斗争又持某种否定态度,显然与左翼文学的立场也是不同的。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所呈现出的与“主潮文学”的差异,恰好说 明了他的独特的存在意义。问题在于老舍从民间立场的写作,是否在“文学与现实”之间的意义关系上有着和启蒙文学相同的价值呢?或者在30年代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比左翼文学更深刻的揭示出了“被压迫者苦难者”的悲惨命运呢?这正是我们试图以《骆驼祥子》为例说明老舍创作独特性的原因所在。

老舍的小说主要是都市市民民间社会的表现者,但在《骆驼祥子》中,却从乡村民间社会中走来了祥子.他所体现出的文化形态与刘四爷、虎妞、小福子等人是有差异的,虽然这两种民间文化形态有着相通的内容:譬如对主流意识的某种疏离、依照自身自在的生活逻辑寻求生存的意义等;另外,从近代以来,破产的农民不断涌人城市,构成了市民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自然在变异中有所保留,但是这种相通并不能遮蔽两者的不同,老舍的《骆驼祥子》区别于其他小说的重要特点就是从乡村民间文化形态的立场上,依据祥子自在状态的生命欲求、行为方式和道德原则,在祥子生命被毁灭的悲剧过程描写中,构成了对当时社会、都市民间文化以及祥子自身文化形态的深刻批判,并在批判中对于社会的底层劳动者(包括市民)给予了深深的同情。《骆驼祥子》所包含的这种丰富文化内容是老舍其他表现市民生活的作品所不具备的。至于对乡村民间文化形态和都市民间文化形态的内涵作出明晰的概念性界定是困难的,只有依据老舍在作品中的描述,在解说过程中做出描述性的说明。

所谓知识分子的民间立场,在《骆驼祥子》中首先体现在小说从祥子自身的生存逻辑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出发,去想像、虚构他的艺术世界。当祥子从乡村走向城市的时候,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原则,这就是靠自己的力气去挣钱,去买自己的车,然后能有自己的车厂。因此,在他的生活中,“钱”和“车”成了他生命最根本的欲求,他不关心战争是怎样的毁田,也不注意春雨的有无,他只关心自己的车,有车就有钱,有钱就有烙饼和一切吃食,这种态度使他只顾自己的生活,把一切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这种诚实、勤劳、利己的生活态度,正是在“土地”上讨日子的农民的牛活逻辑.是与几千年的小农生产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说他狭隘、目光短浅,但对于在战乱、贫困中生存的祥子来说,追求这种起码的生存权力难道不是合理的吗?正如老舍自己所说:“我自幼很穷,做事又很早,我的理想永远不和目前的事实相距很远,假如使我设想一个地上乐园,大概也和那初民的满地流蜜,河里都是鲜鱼的梦差不多。贫人的空想大概离不开肉馅馒头,我就是如此。明乎此,才能明白我为什么有说有笑,好讽刺而并没有绝高的见解。显然,老舍对于祥子的想像和描写正是基于这种没有“绝高见解”的民间生活态度。

祥子在乡间自在民间文化形态中所形成的这种生活态度在当时中国的都市生活里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呢?祥子的所有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车”,他的诚实和勤劳就体现在他追求“车”的过程中。有车必须先有钱,他为了钱起早贪黑地干,终于有了车后的祥子,知道拉车不快跑对不起人、快跑碰伤了车对不起自己,因此他小心大胆地快跑,觉得用力拉车去挣口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所以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他总是格守着这一原则去做人,他对虎妞、小福子、刘四爷这些人都是诚心去对待他们,尽管在遭受欺骗后,心里有着很大的愤怒和伤感,但也没有做对不起他们的事。面对小福子的真情他没有接受,当小福子离开人世后,心里又充满了无尽的自责、伤感和内疚。然而在这勤劳和诚实中,他又极端的利己,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自己的眼,祥子不想别人,不管别人,他只想着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因此,当曹先生遇到追捕时,他虽然内疚但为了自己就一逃了事。善恶、美丑就这样交织在这个健壮的、好梦想的、单纯的来自于乡村的祥子身上。如果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仅仅写出这样一个形象,其文学意义是有限的,它的深层艺术魅力在于把祥子放置于社会动乱和市民社会中,写出了乡村民间文化形态的价值趋向在动乱社会中的破灭以及祥子与都市民间文化之间的复杂纠缠。

乡村民间社会在整个中国社会的构成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在清平盛世,农民或许能够靠一己之力获得平稳的生活,一旦社会动乱或处于激烈的转型期,他们往往就是受损害、受侮辱最惨痛的一个群体,像祥子在农村失去土地,流人城市之后,梦想靠自己的努力求得生存的基本权利,也仅仅是一个梦想而已。他第一次有“车”被兵匪劫走,他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而光,这两次不幸对祥子都是致命的打击.这些所谓的“维护社会”的兵们、政治机器的参与者们对底层无辜的劳动人民构成了惨重的压迫。这也就难怪老舍在《赵子曰》中借赵子曰之口,说出了他对于政治的态度,“在新社会里有两大势力:军阀和学生,军阀是除了不打外国人,见着谁也值三皮带。学生是除了不打军阀,见着谁也值一手杖。于是这两大势力并进齐躯,听老百姓见识一些‘新武化主义’。老舍对政治的隔膜(这种“隔膜”实际上是在民间立场上,与底层劳动人民血肉相连的灵魂对政治的“拒绝”,因为人民需要的是能带来幸福的政治。)而导致的对学生运动的某些偏见暂且不论,但祥子的经历却真切地传达出了军阀统治下的普通百姓凄惨的不幸生活。仅就这一点而言,《骆驼祥子》比那些概念化的“革命文学”有更深刻的力量,它以活的、生动的形象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当一个社会连人最起码的生存权力都不能保障的时候,这种社会的政治还能是好的政治吗?

[1][2]下一页

【浅析民间】相关文章: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04-17

浅析日本交通08-09

浅析艺术的本质10-27

浅析朱自清文字之我见05-30

物权法定原则浅析06-05

浅析电子证据论文04-28

浅析组织公道的维度08-24

浅析朱自清《春》的艺术特色11-26

浅析我国夫妻财产制度04-14

浅析《诗经》中的鸟意象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