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尼采文化哲学初探

时间:2020-10-07 15:47:5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尼采文化哲学初探

【论文关键词】尼采 文化哲学 文化批判 强力意志

【论文摘要】尼采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对基督教和理性哲学支配下的欧洲文化传统进行深刻反省、批判、重佑、重建的哲学家。他在重佑一切价值的同时,设想了一种“强力意志”的新的文化理想。他的整个文化哲学,始终和一地建立在对人的深层理性反思与现实关怀基拙之上,开创了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文化哲学的先河。

文化哲学是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尼采则是20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化哲学的思想先驱。他在对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传统文化进行考察与反思的基础上,响亮地提出“重新估价一切价值”,并构想了一种以能够反映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的“强力意志”为标准的“超人”价值观。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就曾经确切地把尼采称为“文化哲学家”。

一、尼采文化哲学形成的契机

尼采文化哲学首先是一种文化批判理论。对于在基督教和理性派哲学传统支配下的欧洲文化的强烈不满是促使尼采文化哲学形成的重要原因和动力。在尼采看来,这种文化把人视之为完全理性化的人或从属于神的人,把人的现实世界以消除而代之以理性世界或彼岸世界。这种文化随着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阶段,其弊端日益凸现出来。因而,对以往的一切重新进行评价,给未来的发展指出新的道路,已成为时代的需要。

尼采对以往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的批判也就是对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批判。尼采对欧洲理性主义的批判并不仅仅局限于近代以来的理性派哲学,他把苏格拉底当作这一传统的肇始者。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口号,把知识当作人的最高目标和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而知识是依靠理性所获得的,这样人的一切思想与行为都被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了。苏格拉底抛弃了他以前的希腊文化重视直觉和本能的传统而开辟了理性主义的传统。

中世纪,欧洲这种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传统并未终止,只不过极端化发展为神学形而上学。与理性形而上学一样,神学形而上学也把世界划分为两个世界—真正世界和虚假世界,只是二者的叫法不同罢了。“真正世界”在理性形而上学那里称为“理念世界”,而在神学形而上学那里则称为“彼岸世界”;“虚假世界”在理性形而上学那里称“现实世界”,而在神学形而上学那里则称“此岸世界”。与此同时,理性形而上学的“心灵”实体,“物”实体和最终实体也为神学形而上学的“上帝”实体所取代。因此,理性形而上学在中世纪那里是以一种异化了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着。

自文化复兴以后,理性主义克服了中世纪异化状态,以一种最初对人的主体性充分肯定的新形式向前发展。可是,在往后的发展中,人和世界又被狭隘化了。人的理性成了具有多方面价值和意义的人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或工具理性。人的存在被抽象化成了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建的世界。这种理性主义发展到最后变得反而敌视人了,变得“吃人”了。这种理性主义传统发展到了黑格尔那里达到顶峰。理性主义哲学走人困境,这使得在这种理性主义支配下的欧洲文化出现了严重危机,西方文化因此经历自文化复兴以来最大的转折。尼采敏锐地观察到这种转折。他的文化批判与重建的哲学活动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得以促成的。

二、尼采文化哲学的基本路向和要点

文化批判与启蒙总是与文化出现危机相关联的。当尼采看到了西方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文明的诸多弊病,特别是对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的否认与压制这一根本弊端后,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对一切价值进行重估。而它的'重估是以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强力意志即一种表现、释放、改善、增长自在的生命力的意志为尺度。在此基础上,尼采进一步提出了以“强力意志”为标准的“超人”理想并力图使其得以全面完善与说明。“价值重估”、“强力意志”、“超人”就构成了尼采文化哲学的三个中心命题,而在这三大命题之中始终潜藏着对人的深层理性反思,包括对人的生存方式与状态、人的本质、人的自由、人的意义与价值等的反思和现实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