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追寻文学史上的失踪者—从现实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的储安平

时间:2020-10-06 13:31: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追寻文学史上的失踪者—从现实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的储安平

  论文关键词:储安平 自由主义思想 小说创作

  论文摘要:从储安平的小说文本出发,考察出他前期的思想与精神状态—从现实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的精神历程。这种思想变化过程渗透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初期便具有了现实主义特色,但随着作者思想的成熟,小说风格呈现出一种转变—文章的理性质素增多,自由主义端倪也随之出现。这与他后期所崇尚的行为自由、文化宽容、人生自由、守法与自由等相关思想理论相映衬。由此看出,他的思想与小说创作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引导着他的创作逐步走向成熟,创作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他的思想。

  储安平,一个被人淡忘的名字。1957年他因发表“党天下”谬论被打成右派,从此很少人提及他,成为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现今,逐渐有学者关心起他,但主要是从外部研究着手,对他的《观察》周刊,编辑生涯进行考察,并做了充分的肯定,而对他的创作尤其是小说很少关注。这篇文章将从他的小说文本着手,去理解这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前期的思想和精神状态。他在小说集《说谎者》自序中提到:“我对于文艺上的修养实在太差,所以即使我每一篇小说写成了之后要修改三四次甚至五六次,但是还是失败的地方居多。所以很多学者据此认为他早期的小说创作活动只是出于青年对文学的兴趣,艺术上并无造诣。谢泳在《想起了储安平》一文中说道:“储在文学上的成绩有小说一项但成绩不大。”我不以为然,读罢他的八篇小说,发现他的文章分为两个时期:以1933年春为界,在此之前他留学英国不久,此间他写了三篇小说,这几篇文章以情感故事为线索,主观抒情较多,反映的是他的矛盾思想,以试图摆脱旧传统的束缚为主。1933年秋以后是他小说创作的另一个时期,这些文章以反映社会现实,暴露社会丑恶现象为主,探索人性,重于理性。可以看出,这两个时期的文章是在写实基础上的主观抒情,颇具现实主义特色,写作手法也应给予肯定。而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作者思想逐渐成熟,小说风格呈现出一种趋势—由抒发情感居多的文章逐渐向偏重于反映社会现实的文章转化,也就是说由感性文章向理性文章转化,在他的小说里已初现他一直所苦苦追求的自由主义的端倪,并呈现逐渐明晰的态势,当然仍不乏矛盾、迷茫。

  一、储安平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

  30年代的中国,动荡不安的生活空间,曲折起伏的社会事件,矛盾复杂的社会心理,使得长于描写社会环境,展现人物命运的小说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无论是描写时代风云的中心,还是记录和表现时代的波澜与涟漪,都可以看出当时现实主义传统在此时得到发扬光大。储安平的小说也毫不例外的受到此影响,大量的环境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悲惨命运,栩栩如生的生活场面,再加之他的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的情绪反映到作品中,体现出了他的现实主义特色。别林斯基说:“现实主义有两个基本条件:真实的外界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忠实表达。”鲁迅也说过:“真实永远是艺术的生命。”以下主要从“外界”和“内心”两个方面探讨他的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

  首先,他的小说是生活原型的写照。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就是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强调创作必须从实际生活出发,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的美。作家敢于正视现实,从各个生活侧面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真实,他有相当比例的作品都是反映30年代动荡部安的现实、传统、战争给社会各阶层造成的压抑、苦难。《原记》讲述的是商界的相互倾轧,导致原记钱庄倒闭,让人不能不想到《原记》反佛就是《林家铺子》的一个翻版,反映了当时商界混乱内让的局面。《乌鸦与粪便》则说明了不断的战争给农民带来的苦难,原本一个祥和安静的农村却成为战场,人们背井离乡,纷纷出逃,民不聊生,正是当时军阀混战的折射。作品中的许多细节描写都是对生活真实的描写,作者认为,农村的破产不仅因为战争,更因为一些不法商贩投机倒把,在《乌鸦与粪便》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商贩“借稻还洋”的做法,“譬如一担稻在那时做四元五角的,还时连利就得做五元大洋,可是今年稻价一年一年的跌下来,新稻登场的时候,市面上只到二元五,有时顶高到二元九,过不了三元的关。这样一来要是借了两担稻的,将来就得化四担还。如其一家人口多,稻借吃了太多的,则一年的秋收,差不多倒有一大部只好拿来还债了。”如此细腻的描写,正是农村生活原型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