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时间:2020-10-06 19:32:5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文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文化性 大众性

论文摘要:文化批判理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成为“商业囚徒”的文化,它毁灭了文化应当具有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必定会导致形成兼具欺骗性和操纵性的意识形态。笔者认为大众文化是时代的必然产物,而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显得过于高傲和偏激,它所倡导的“精英文化”早已陷入了艺术的空想和浪漫主义的审美“乌托邦”,完全忽略大众文化对社会和民众带来的积极作用,用独断论眼光去审视大众文化。虽然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存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但它有益于我们判明大众文化发展中可能暗含的种种弊端,引导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大众文化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核心话题,要研究和了解大众文化的批判必须先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概念有所了解。1942年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代表人物霍克海默与洛文塔尔就讨论了“大众文化”这个概念,认为它是借助于大众传媒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艺术广告等。大众文化把艺术、政治、宗教和哲学等与商业融合起来,使这些文化领域都具有商品形式,以便其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与心理,培植与支持统治者的统治及维护顺从意识,从而对大众行使社会欺骗的功能;另外,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还认为大众文化是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体系。我国当前的大众文化正处在深化发展阶段,面对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发展走向问题,我们有许多很难抉择的困惑。因此,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批判借鉴,对我国文化建设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文化批判理论中所阐释的大众文化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认为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使人类文化活动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为当今资本对人们的统治已经改变成通过一种时尚闲暇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已经渗透到劳动者的业余时间当中。然而这样的文化活动只是劳动的延长,人们追求它只是为了从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以便恢复精力而再次应付机械的劳作,这样文化活动就失去了其精神享受的“高尚”性质而成为了单纯的“疲劳调节剂”。

1.大众文化毁灭了文化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由于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成了大众文化的生产手段和生产原则,所以大众文化是标准化、一致化的。他们指出在大众文化中,文化作品表现出毫无个性、毫无风格的陈词滥调。例如美国流行音乐中的Rab } Hip - Hop、蓝调等曲风,它们反映的只是一些街头化、边缘化的社会情景和自娱自乐的生活境界,除了有限地重复着这些熟知的主题范围之外,作为形式的流行音乐节奏的结构被严格地加以规范,而只允许最小限度的变化,其实只是为了力图隐瞒实质上的千篇一律,这样文化创造便成了一种机械的“复制”过程,就像拷贝电影、唱片、照片和录音带一样。因此大众文化的产品不反映实在的本质,并没有真正的内容,它们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模仿。最终这种大众文化的产品模仿扼杀了真正艺术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2.大众文化使文化成为了“商业囚徒”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明确提出了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征以及文化艺术已成“商业的囚徒”的事实:“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已的独立自主性反以自己变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奇的现象。”在他们看来,大众文化之所以具有商品化特征是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大众文化是技术理性的逻辑延伸和展开。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为一切产品的生产,包括艺术品的生产打上了商品生产的烙印,正如马克思所说:“演员对观众来说,是艺术家,但是对自己的.企业主说来,是生产工人。”演员的表演一方面是创造精神价值的艺术行为,另一方面则是创造交换价值的商业行为。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根据马克思本人对商品的界定,就能推导出文化艺术品也是商品的结论。马克思说过,商品首先是私人产品,但只有进人交换的产品才是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大量的文化产品是在利益驱动下生产出来的,它们具有交换价值并追求交换价值。因此,文化变为了一种彻头彻尾的、特殊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