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分数线划分产生的问题

时间:2020-10-06 18:50:1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考录取分数线划分产生的问题

二、我国高考录取分数线划分产生的问题
高考录取分数线在向本应倾斜的地区倾斜的同时又向经济和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倾斜,这种明显的不公平造成很多严重的后果,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高考移民
所谓的高考移民,是指高考录取分数线较高省份的高中生,为考取大学或者被更好的大学录取,通过各种途径将父母或本人的户口转移到录取分数线较低的省份。其实,高考移民是高考招生地域的差异和明显的倾斜高考录取分数线的结果。不同地区在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分上,是本着维护教育机会的均等,弥补竞争起点的不平等而制定的,将高考录取分数线向老、少、边、穷地区作适当的倾斜,是优惠的招生政策,值得鼓励。但现在高考录取分数线在向这些地区倾斜的同时,更多地向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城市倾斜,使得这些城市出现了“低分数线,高录取率”的现象。而一些生源大省的学生则面临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态势。而且高考招生名额在各省间的区别也是很大的,如复旦大学近年来在上海的招生比例约达到40%。此外,根据最近的统计显示:恢复高考20多年来,清华、北大在湖北省每校每年招生人数不足百人,在北京市则不少于500人,招生人数两者相差5倍;而湖北省的人口也相当于北京市的5倍。即同等条件下,如果湖北省只有一个指标,那北京市就拥有25个指标。[1]这样更会出现明显的马太效应,给考生和家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压力,于是“高考移民”就成了他们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法子。而且随着录取制度的显失公平的情况下,高考移民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高考移民最直接损害考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对于高考移民学生本人来讲,其移民的原因无非是考上大学或者是考上更好的大学,期望考上大学的学生属于学习成绩偏差,寄希望以移民考上一所大学;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的学生则属于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家长对其期望值很高,在原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也许只能考上省属重点大学,而移民后同样的成绩可以顺利进入全国重点大学。由于升学扩招的结果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毕业院校的要求逐渐增高,相对来说,家长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的是全国重点大学。
(二)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众多周知,高考这项制度是给考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同等地接受教育。在我国是以高考成绩作为进入大学最主要的衡量尺度,这种方式向所有人开放,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以此来弃靠权利、财富、社会出身等来获取高等教育的机会,采取按个人的能力,努力程度等最终落实到分数来决定能否获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样来保证最基本的起点公平或者说程序正义与公平。应该说当前高考与依据财富、权力等选拔标准相比是一种最合理的方式,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录取分数线不同即倾斜分数线的出现,人们进入高等学校大门的起点不相同,导致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不平等,这显然与高考选拔优秀人才的初衷有点不相适。由于各省录取分数线的不同对几个省限招名额的差别,导致同样的分数却不能接受同样的高等教育。受优待的地方的学生,如京、津、沪等地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就多得多,能以相对较低的分数轻易跨入本科乃至重点大学的殿堂,而湖北、湖南等中西部经济落后的地区的许多学生,即使有再高的分数,也极有可能被挡在大学校门之外,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
以前的.十年寒窗已经变成了十二年甚至更久的学习生涯,使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难免学生信心会遭受挫败。既怨社会的不公平,又怨自己的出生不占优势,这样的学生就会埋怨国家制度,不仅不会报效祖国,还有可能会抱着一颗报复的心走向社会,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极大而本可以避免的伤害。相反,那些成绩平平却能进入高校之门的学生会慢慢地存有侥幸心理,并产生依赖性,优越感越来越高,其智力水平也会受很大的影响。两种极端的出现大大影响了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退一步说,就算能勉强挤进高等学校的大门,在综合素质方面很有可能偏低或者低于京、津、沪等地的学生。这是因为其它地方的学生必须花大量的本可以提高综合素质的时间和精力来应付那高出的录取分数,这样更不利于社会优质人才的的大批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