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陈序经的文化批判与 “全盘西化”历史渊源

时间:2020-10-06 14:06:3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陈序经的文化批判与 “全盘西化”历史渊源

  论文关键词:全盘西化 陈序经 文化建设

  内容提要:“全盘西化”的提出,是中国文化经受西方文化挑战之后,中国知识分子提出的一种文化建设策略,其目的是要振兴国家,希望国家更加强大。这种思潮承接了20世纪初期的振奋民族国家的精神,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留下的历史印记。

  “全盘西化”之争,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在一定发展阶段后的文化选择之争。这次争论可以说是一次较大规模的文化总结。尽管全盘西化在以后并未实现,但中国文化在20世纪的发展路途中,却越来越强烈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的渗透,也更深入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部分,西方文化以其强大的力量进行的“文化殖民”,对中国影响之巨大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经历了多种变化。1840年前后,中国人仍然以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央之国,中国文明世界第一,四方蛮夷只有礼拜朝贡的义务。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国以武力输入异域文化,西方文明与列强的炮火一起进人中国,中国人领略了这种裹挟了血与火的文才群绝。

欲抵制西方文化,又无可奈何,是这一时期部分中国士大夫的心态。此时的中国人对中西方的文化判断大体是:西方重技艺,发展了奇技淫巧,其技艺、武器虽强,但终属末流,中国虽技不如人,但精神文明第一;礼仪之邦,不以武力取胜,西方的武力胜利,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勇武好斗,文明落后·这个判断,很能代表那种不肯舍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这其中,有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也有仍然放不下中国文明天下第一的优越感;同时,一批士大夫也感觉到中国社会世风日下,不加以整肃也确会国将不国,所以也是换了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来对待西方文化。

19世纪末日本的崛起让中国人感到了震惊,日本在短时期的高速发展,是靠学习西方而强大起来。日本学习西方文化不遗余力,当年日本派往欧洲的留学生,所学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人文学科,也包含了工科及自然科学,而中国自恃人文冠于全球,所学者主要是技术性学科,如坚船利炮,以为只学这些东西便能强国,以西方之用来附中国之体,便可以使中国强大起来。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便以此为学习的目的。尽管洋务运动有这方面的局限,但是洋务运动却也打开了面向西方的门隙,让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的文化。这是洋务运动的真正意义。

此时,也开始有人对西方文明发出了赞扬的声音·年过花甲的郭篙煮出使英国,看到了欧洲不仅科技发达,政治道德人文也有其文明的长处,比如西方的妇儒,便比中国更得到尊重。中国还在男尊女卑的道德中沾沾自喜,西方的平等意识己经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的追求目标。西方的技术发展与它的政治文明密切相关。

郭篙煮的言论刚开始也受到国内士大夫的指责反对,但渐渐地,随着西方文明的进入,人们看到了西方政治人文的力量。以西方为参照,变革的呼声渐渐地强烈起来。“戊戌变法,,是这一要求变革的重要运动,接着立宪制的提出和实践,则完全是按照西方的政体及其观念进行的大规模的变革。尽管立宪最终失败,但它确实是中国从根本上学习西方的一次重要的演练,尽管中国没有走上立宪制度,·人们却因此大体了解了西方的政体特征,并在观念上有了改变。

提出引进西方文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文化的确不行了,或者必须要更改了,致于全盘西化,那更是对中国文化彻底失望的结果,需要用西方文化全盘取代自身的文化。中国文化走到这一步,被它的一部分国民声言抛弃,是它的悲哀,同时也应该是它的一次重生机会。

要不要西化,此时的士大夫及文化人十分热衷于比较中西文化的优劣,这种比较成为一段时期的思想风潮。比较的结果,渐渐地是西方文化占了上风,西方文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学习西方的热情渐渐地高涨起来,但要抛弃掉中国文化,大部分人仍然是舍不得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还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处,对它的认同感,也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中国人还要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上生存,便也需要寻找这种文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张之洞提出的。中体西用,的确是一种有效的缓冲药方,文化的根本没有丢弃,便可以安慰失落的心理,也让传统的中国人看到一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