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及其《道德经》

时间:2020-10-06 13:17:0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老子及其《道德经》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外哲学史上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传说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应关尹之请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最后不知所终。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哲学主张顺应天物,清静无为,道法自然。“自然”是其哲学的中心价值,是“道”所推崇,体现的最高价值原则。我们所处的区域中有“四大”,而人类就是其中之一。人类的形成要以大地为法则,大地上万物又要以天上的阳光雨露为法则,而天上的阳光雨露的形成又要以道为法则,道又是以自然界的基本法则为准绳。由此看来,似乎自然界才是人类最本质的来源,是人类内心的源泉,是人类所有行为的初衷。
  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已提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直至今日,环保仍然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更多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些明星在电视媒体或是个人微博、博客上向的粉丝宣传要注重环保,过低碳生活。且不论是不是作秀,我们不得不承认偶像明星对大众群体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但是,自然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在其中,难道我们没有责任自觉的维护好这一份可贵的资源吗?千年之前,就有圣人为我们敲响警钟;千年之后,作为一种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我们也应该善待自然,敬畏自然。
  在老子那里,“道”是宇宙,世界,社会和人生之总根源和总根据的象征符号。道家重积德,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体现了道家对德的推崇。一个人在山里走了两天,没有吃饭没有喝水,饥渴难耐。就在这时他看到远处有一缕炊烟升起,就快步前去。敲开门,一位妇人走出来,他向妇人讨了一碗水喝,在他正要喝时妇人从旁边拿来一把驴吃的干草放在了碗里。这个人很生气,心想,我就向你讨了碗水,你还往里面放驴吃的草,太看不起人了。但因为太渴他还是一边吹着草,一边把水喝了下去。为了报答妇人的救命之恩,他准备给妇人指点一个风水好的地方盖屋,但一想到那碗带有干草的水,他就起了邪念。所以他给妇人指了一处风水并不好的地方,并告诉她,以后她家一定会人丁兴旺,张灯结彩。多年后,这个人再次来到山上,他看到有一家人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前去一看正是当年的那一家人。他与妇人迎面撞见,又聊起了往事。妇人当面感谢他的`指点,请他多住几日。这时内心的愧疚使他承认了当时的错误。妇人很生气,问:“你为什么那样做?”他又问:“那你为什么要往我喝水的碗里放驴吃得干草呢?是在羞辱我吗?”妇人说:“你那么长时间不吃不喝,我往你碗里放干草是为了让你一边吹气一边喝水,好把肺中的废气呼出去啊!”听了妇人的话他很感动,内心也有一阵酸楚。重积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被误解,但我们仍然会选择这样做。妇人有了好的回报,不是因为好的风水,而是她内心的善良。
  在大多数人心中老子的思想是非常玄妙的,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所推崇的“无为”可以理解为“以无为,为无为,真无为”。君子不器,要成事须先做人。鲁迅曾经说过,不读《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明代推崇理学的朱熹也很推崇道家思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究竟什么才是真知,真理又来自哪里?这源头便是自然,便是道。论文出处(作者):zhezhe
试析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再认识

【浅谈老子及其《道德经》】相关文章:

1.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

2.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3.老子道德经读书名言警句

4.论文:浅谈老子、韩非子的“自然”观念及其政治蕴含

5.浅谈文化力及其作用

6.浅谈角色教育及其启示

7.浅谈数学直觉思维及其培养

8.浅谈财务预算及其运用

9.浅谈我国监护制度及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