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众文化批判一与大众文化创新

时间:2020-10-05 18:42: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大众文化批判一与大众文化创新

  论文关键词:大众文化 文化批判 文化创新

  论文摘要:学术界对大众文化及其批判的研究经久不衰。然而,对大众文化的批判,除了学理阐释、认知之外,还应通过这种批判促进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大众文化批判不仅应关注解构层面,关注建构层面的创新也是大众文化批判的应有之义。大众文化发展至今需要发展和创新。对大众文化的超越、增强文化的批判功能、增进大众文化的文化自觉与自律等是实现大众文化的创新重要路径。

  自法兰克福学派开展大众文化批判以来,中外学术界对大众文化的关注、对大众文化批判的研究似乎从未有过“降温”的势头,一直是现代文化哲学研究视阂内生命力持久的增长点。对于中国学人而言,虽然大众文化批判及其各种学术理念是“舶来品”,但国内学术界对其认同、接纳、推进的程度之高、参与人数之多,其他诸多研究领域或许无法与之比肩。大众文化批判理研究的持续高涨,一方面说明了学术界对社会思潮的主动回应;另一方面,则反衬出大众文化值研究的学术价值意义。无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历代理论家,还是国内学术界相关领域的各层次学人,均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表现为较为深刻理性的思索,并非是一种怨恨与愤愚,亦非对文化现象的简单批评与斥责,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论表达,解析大众文化的优劣长短。笔者认为,促进大众文化批判研究走向深人,使大众文化批判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效益,大众文化创新是终极目的。大众文化需要通过批判形成深层次认知,但更需要通过大众文化批判,降解大众文化的消极效应,建构新型的、富有时代特色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批判既应立足于解构,也必须走向建构。

众所周知,大众文化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产物。现代化大众传媒的发达,技术力量的无比强大,使文化不再是精英们书斋里评头品足的客体,成为普通平民百姓可以随时参与的平常活动,甚至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讲,时下大行其道的大众文化似可视为走下“圣坛”的文化—一种流行的、无孔不人的文化。然而,与之相伴随的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正如学者们所垢病的',大众文化远离高雅,过分世俗化、过分强调迎合各种所谓“大众需求”,“喜闻乐见”得以空前强化,文化自身的批判功能逐步弱化,直接影响到文化的创新功能,终极关怀和审美追求遭遇冷落,大众文化的各种消极作用日益彰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的进步。因此,大众文化批判不仅肩负着批判、抨击负面、消极影响的使命,还应通过批判实现建构,促进大众文化的创新。

“商品的普遍性、享乐的合理性、社会的世俗化、文化的多元化为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生态环境。上个世纪末叶中国学者如是说。十几年过去了,今天的文化生态和“社会土壤”与以往别若天渊(如网络、手机等电子媒介的介人),更适合大众文化生长、繁殖,内容、形式多样化、多元化前所未有,特别是现代化传播媒介推波助澜,大众文化及其发达繁盛程度令人眼花缭乱。诚然,大众文化之所以能够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畅行无阻,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于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在于大众文化的消费性。庞大的文化市场需求,顺应价值规律的追逐利润最大化,促进了商品文化和文化商品的极度扩张。经济杠杆、利润趋势,使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传播者“经济人”特征毫无遮掩。对“经济人”、市场、利润、商品、消费、娱乐等要素的探讨,又离不开阿多尔诺提出的“文化工业”(ure in-dustry)的概念。在内容和形式上,大众文化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工业”的产品,“文化工业的产品到处都被使用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接受文化工业品的影响。

[1][2][3]下一页

【试析大众文化批判一与大众文化创新】相关文章:

1.试析大众文化批判论文

2.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关系探究论文

3.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关系探究的论文

4.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论文

5.浅论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论文

6.从西方文学作品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论文

7.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

8.试析传统道德文化批判与人的现代化论文

9.区域创新系统的批判性审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