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中的知识溢出和规模经济

时间:2020-08-02 14:30:4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经济增长中的知识溢出和规模经济

     [论文关键词]知识溢出,规模经济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知识溢出、规模经济分析,探讨了知识溢出和规模经济的关系,指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增长(或技术进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因。 
   
   
   罗默(Romar,1983)对新古典派进行了批评,他在资本和劳力这两个生产要素基础上,又增加了另一个生产要素——知识,从而创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知识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内生变量列入增长模式,知识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强调了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事实证明,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知识溢出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竞争力的提高,因而具有规模经济的效能。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增长(或技术进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因。 
   
   1.知识溢出和规模经济 
   
   1.1 知识溢出:是指某一组织的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在同一地区、行业内不同组织之间的扩散、传播、转移和获取。隐性知识知识是创新的主导知识。知识溢出是知识的非自愿外溢,却可以促进区域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增强集群的竞争力,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观。马歇尔认为:知识溢出使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知识溢出源于知识的外部性特征。如果一个企业有了新思想,若能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就成为新的思想源泉。这不但会驱动本企业而且会带动行业、区域和整个产业集群的知识水平的上升。之后,庇古对知识的外部性特征作了清楚的阐述。阿罗(1962)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在阿罗的基础上,罗默(1986)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2]。而卢卡斯(1988)设计了人力资本溢出模型[3]。 由于知识溢出的存在,罗默将知识分为专业化知识和一般知识。专业化知识产生“内在经济效应”,给个别厂商带来垄断利润;一般知识产生“外在经济效应”,使全社会获得规模经济效应。MAR(Marshall-Arrow-Romer)外部性强调知识溢出发生在同一产业相同或相似企业之间,这样便产生了规模经济[4]。 
   1.2规模经济: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通常用来衡量和描述企业的规模,说明企业或产业的规模是否合理。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概念,一般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生产函数表明,当投入均衡增加时,随着产出的增加可能出现三种情况: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严格的规模经济定义: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规模经济表现为:随着投入的均衡增加,在每一产出水平上所获得的产出增加比例大于投入的增加比例,同时,长期平均成本在每一产出水平上呈现处处下降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在一定的产量区间范围内,在任意产出水平上,只要增加投入就可以获得更大的产出,只要增加产出就可以降低成本。保罗?A?萨缪尔森认为,最早研究规模经济的是卡尔?马克思。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他认为,内部规模经济是由单个企业内部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是由众多相互联系的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区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他还用外部规模经济来说明中小企业集群因何而存在。他认为,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着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专业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正是这种高效率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使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也认为规模经济是中小企业集群产生的原因。他提出,任何一种产业都存在三个不同层次的规模经济即单个单位(工厂、商店等)的规模经济;单个公司(联合企业体)的规模经济;一定产业在特定地区的企业集中的规模经济。最后一层次的规模经济正是中小企业集群具有的规模经济。 

【经济增长中的知识溢出和规模经济】相关文章:

网络的规模经济论文08-09

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论文08-19

高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11-21

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论文07-10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论文11-20

空间知识溢出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09-09

关于生产要素内部投入结构和中国经济增长的论文10-01

出口结构影响经济增长论文09-30

汇率波动影响经济增长论文09-30

城镇化经济增长论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