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0-08-02 14:37:1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摘 要】高校毕业生是富于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高校毕业就业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得不面对日益竞争残酷的就业市场,高校毕业就业难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大学生的价值。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当今毕业就业市场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就业市场 经济学分析
  
  一、导言
  
  在劳动力资源中,高校毕业生是富于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高校毕业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供不应求的局面已不存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得不面对日益竞争残酷的就业市场,高校毕业就业难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大学生的价值。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当今毕业就业市场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二、就业市场中的各类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1.均衡状态模型的建立
  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变量的调整是瞬间完成的,其调整时间为零。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决定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是通过劳动力需求双方在竞争中自发形成的,不受外力影响干扰。
  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有关数据表明,全国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量从2002年的134万人增长到2007年的448万人,同时期研究生教育毕业生从8.1万人增长到31万人。毕业生数量在5年间增长了三倍多。而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则保持相对平稳或略有增长。毕业生数量增幅明显高于社会需求的增幅,这点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1)基本状态描述
  由于影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因素极为复杂,完全揭示它们对供求的影响并不容易,在此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仅设定市场工资率是影响供求的.唯一因素,则供给S和需求D都是工资率的函数。
  图中,横轴代表就业L,纵轴代表工资率W,D为企业需求毕业生曲线,S为毕业生供给曲线。当工资率为We时,以We作为供给价格的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能够实现就业,以We作为需求价格的企业能够雇用到所需劳动力,此时,供给的决策主体获得最大效用;需求方满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形成一种相对静止、稳定的状态。此时,E为均衡点,由此形成的We和L为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
  (2)弹性大小的确定
  劳动力需求量(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称为需求(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需求(供给)弹性。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呈反向关系,因此需求弹性为负。劳动力供给量与工资率呈正向关系,其为正值。 由于劳动力需求曲线都是在同一市场上无数企业需求曲线的叠加,有的企业对毕业生需求多,有的需求少,因此叠加后其曲线较为平缓。   2.经济学分析
  (1)起薪点下降
  劳动力需求D与劳动力供给S共同决定均衡工资We,均衡就业量为L。在工资率不变条件下,其他因素的制约变化会引起劳动力供给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现假定当前的毕业就业市场是基本均衡的。由于受到高校连年扩招的影响,使得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发生移动。但由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并无大幅度增加,表现为基本稳定,因此,假定需求不发生变化。此时,均衡工资We已经不再是均衡的了,在We水平下,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在需求和供给的作用下,特别是对就业机会的竞争条件下,会导致工资率W从We开始下降,在D和S1相交的E1点供求重新处于均衡,A点沿曲线S1向左下,E点沿需求曲线向右下运动,供求的运动趋向于均衡点E1形成新的均衡。由此,新的工资W1小于We,表现为起薪点的下降。
  (2)就业率基本稳定下的就业量增加
  在均衡工资率下降过程中,均衡就业量也从L变动到L1,均衡就业量得到了增加。显然,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虽然面临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和扩招带来毕业生人数大增的双重挑战,“十五”期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就业率仍稳定在70%以上。2005年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毕业就业率在72.6%。应该看到,在毕业生数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毕业就业数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经济学分析】相关文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11-25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09-13

关于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论文08-18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组织设计论文08-18

对专业就业前景的分析09-18

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级就业前景分析06-26

高校就业指导课分析09-15

美国高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09-12

经济学相关专业就业方向分析09-11

意大利留学就业市场形势分析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