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

时间:2022-08-30 09:45:25 参考文献 我要投稿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1

  [1]王永志.电力建设企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王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杨帆.基于模糊评价的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戴牡巧.基于RFID技术的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5]高向阳,秦淑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周蓉.企业安全事故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7]陈少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

  [8]任敏.基于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9]田翰之.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及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10]彭蔚锋.建筑工程坍塌事故危险源分析与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11]乔元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1

  [12]李玉红.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13]梅牡丹.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施工事故的预测研究[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11

  [14]乔团.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控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5]张霞.港口施工危险源评价方法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6]侯茜,秦洁璇,李翠平.安全生产预警综合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6:92-97

  [17]赵平,裴晓丽,薛剑.基于信息融合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0:106-110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2

  [1]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3]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冯钧森.古建筑测绘技术与方法[J]企业家天地,2009

  [6]李杰,周兴华,唐秋华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J]海岸工程,2011,30(3):28-33

  [7]王莫.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故宫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6):143-156

  [8]白成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9]谢武强,宋杨,王峰,罗峰.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物立面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3,(1):12-14

  [10]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邓烨,欧阳恬之.古建筑测绘方法研究[J]建筑史论文集,2003,3.(20)

  [12]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3]曹勇.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比较[J]广东建材,2011,5:10-12

  [14]丁宁,王倩,陈明九.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建保护分析与展望[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25(3):274-277

  [15]王潇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建模及其在建筑物测绘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0

  [16]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17]张远智,胡广洋,刘煜彤,王庆洲.基于工程应用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J]公路运输文摘,2001(9):38-40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3

  [1]毕沅(清):《续资治通鉴》卷52

  [2]孙科.广州市政忆述.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8

  [3]胡宗宪(明):《海防图论》,《中国兵书集成》,解放军出版社,1987:290

  [4]陈梦雷(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广州府部汇考》

  [5]任果、常德:《番禺县志》(清,乾隆)

  [6]屈大均(清):《广东新语》,《恭岩札记》

  [7]张九龄(唐):《曲江集》卷一七《开凿大庾岭路序》:130

  [8]张廷玉(清):《明史》卷七五《职官志四·递运所》

  [9]梁廷桁(清):《越秀书院志》,(转引自《南汉书》,《夷氛纪闻》)

  [10]粱廷楠(清):《粤海关志》,第50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校注本

  [11]王在晋(明):《海防幕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64

  [12]陈寿(晋):《三国志·吴志·陆胤传》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浚陆凯传第十六

  [13]黄培芳(清):《羊城西关纪功录》,《番禹册金录》,《嘉庆七年会试齿录》

  [14]陈薇著.走在运河线上--大运河沿线历史城市与建筑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5]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著.清朝典章制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16]傅熹年著.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4

  [1]黄成铭,杨忠智.铁路运输建设项目应开展后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4):30-33

  [2]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25-28

  [3]黄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76

  [4]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9(6):93-95

  [5]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299

  [6]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18-21

  [7]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8]许晓峰,肖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9]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王五英,于守法,张汉亚主.建设工程项目社会评价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1]王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2]牛志平,朱,何孝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0,19(3):25-27

  [13]刘月明.建设工程项目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判据分析[J]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3):36-38

  [14]刘荣刚.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5]张炯,贾仁甫,郭永利.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当代经济,2008(10),151

  [16]黄昀,黄文杰.项目财务后评价的一点探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l.8(12):68-71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5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M]2005

  [2]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4]牛维麟主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姜奇平.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互联网周刊.2006.4.3

  [6]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7]Scott A. New industrial space, London: Pion,1988

  [8]丝奇雅·沙森.全球城市[M]北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9]厉无畏编.创意产业导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0]姚为群.全球城市的经济成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1]张京城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3

  [12]朱介鸣.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7

  [13]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6

  [1](法)埃德加·莫兰.秦海鹰译.方法:思想观念--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2]李传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4,101.

  [3]王侠.发展可再生能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9.

  [4]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162.

  [5]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63-64.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0.

  [7](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谷兰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7,22-37,62-63.

  [8]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9](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10]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

  [11]裴丹.绿色基础设施建构方法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2012,36(5):84.

  [12]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0(11):3.

  [13]曾繁仁.当然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J]文艺研究,2007,(4):15-22.

  [14]俞孔坚的.低碳美学下的新桃园憧憬[J]园林,2011(03):44-48.

  [15]秦书生.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2):45.

  [1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6.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7

  [1]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2]王勇,李广斌. 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阿瑟·塞西尔·庇古. 福利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7.

  [4]谭显明. 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5]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6]闫龙飞. 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7]向春玲: 中央党校“城镇化与城市运营”课题组,2012.

  [8]张艳玲. 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9]朱铁臻. 城市发展学[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0]陈岩松. 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

  [11]张超. 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2]兰潇. 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4]赵燕菁.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城市规划,2002,26(11):7-15.

  [15]王春艳. 城市概念规划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8

  [1] 刘柏茹. 导线测量的精度控制探讨[J]. 硅谷, 2009,(05) .

  [2] 郭宗河,郑进凤,贺可强. 全站仪导线测量若干问题的探讨[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3] 陈正耀. 导线测量的计算与应用[J]. 北方交通, 2009,(05) .

  [4] 姜华根. 双点导线测量[J]. 科技资讯, 2009,(15) .

  [5] 王汉存. 全站仪导线测量平差方法浅析[J]. 中国煤炭地质, 2009,(11) .

  [6] 焦建新,沈荣林,闫玮. 全站仪测量导线中的错误分析和处理[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

  [7] 王海明. 全站仪坐标导线测量的平差方法[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09,(09) .

  [8] 孟令涛. 城市导线测量一体化程序设计[J]. 现代测绘, 2009,(04) .

  [9] 黄艳立,高怡. 全站仪导线测量数字化研究[J].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09,(04) .

  [10] 张小诺,李彦阳. 导线测量严密平差定权方法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1] 熊法堂. 导线测量粗差浅析[J]. 人民长江.2000,(05)

  [12] 景德广. 导线测量中错误或粗差的分析[J]. 测绘技术装备, 2003,(02)

  [13] 尚海旺, 王水林. 导线测量检验粗差的'有效方法[J]. 科技信息, 2010,(01)

  [14] 吴家乃. 导线测量中粗差的查找[J]. 工程勘察, 1981,(02)

  [15] 陈章明. 检查导线测量错误的方法[J]. 引进与咨询, 2000,(04)

  [16] 黄林. 论导线测量粗差的判断[J]. 地矿测绘, 1996,(02)

  [17] 蔡群. 关于粗差含义及其多样性的探讨[J].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01)

  [18] 宁卫远, 焦利伟, 刘艳玲. 导线测量粗差判定方法的探讨[J]. 中州煤炭, 2004,(06)

  [19] 陈玉平, 胡奎. 井下大压力巷道导线测量方法探讨[J]. 矿山测量, 1998,(02)

  [20] H.H.斯列涅夫斯基, B.H.卡拜斯基, 刘志源. 导线测量中的坐标连测问题[J]. 矿山测量, 1980,(03)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9

  [1]《房屋建筑学》,第四版,同济大学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房屋建筑学》赵研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房屋建筑学》王崇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房屋建筑学》袁雪峰、王志军主编,科学出版社;

  [5]《房屋建筑学》舒秋华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7]《建筑构造》刘建荣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103-2001;

  [11]《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国计划出版社;

  [13]《中国大百科全书》, 戴念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4]《建筑构造》(上、下册)李必瑜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等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居住区规划设计》朱家瑾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张宗尧等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建筑构造设计》颜宏亮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10

  [1] 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 (04);

  [2] 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

  [3] 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

  [4] 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一),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

  [5]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

  [6] 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0 (3);

  [7] 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

  [8] 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

  [9] [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 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

  [11] 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0 (4);30-33;

  [12] 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0 4, 24 (5);

  [13] 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 26-27;

  [14] 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相关文章: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10-11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04-05

建筑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04-18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10-01

最新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02-17

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08-06

建筑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范例10-16

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08-10

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