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时间:2023-05-18 10:59:14 春宁 参考文献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欢迎阅读查看。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1

  [1]林宇.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

  [2]朱翠华,李建民.技术进步就业效应新解[J].财经科学.2012(04)

  [3]刘源.山西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4]叶切富.“中等收入陷阱”挑战下中国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5]周雅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6]时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视角下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7]朱卫平,陈林.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研究--以广东产业升级为例[J].经济学家.2011(02)

  [8]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周雪.对外开放与产业集聚类型[D].浙江大学2012

  [11]刘书祥,曾国彪.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06[J].经济学家.2010(04)

  [12]陈羽,邝国良.“产业升级”的理论内核及研究思路述评[J].改革.2009(10)

  [13]黄茂兴,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07)

  [14](英)希克斯(Hicks,J.)着,余皖奇译.经济学展望[M].商务印书馆,1986

  [15]吴建虎.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大学2005

  [16]易冠华.信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17]吴清亮.新时期江苏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08

  [18]PaoloSylosLabini.WhytheinterpretationoftheCobb-Douglasproductionfunctionmustberadicallychanged[J].StructuralChangeandEconomicDynamics.1995(4)

  [18]陈泽聪.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基于25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01)

  [20]朱轶,熊思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05)

  [21]王保林.产业升级是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J].经济学动态.2009(02)

  [22]叶仁荪,王光栋,王雷.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与技术进步路线的选择--基于1990~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03)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2

  [1]邹雯.中欧产业内贸易研究:1999-2006[D].山东大学2009

  [2]皮妮.京津冀地区经济联系网络研究[D].南开大学2014

  [3]所蕾.黑龙江省国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张海霞.我国和东亚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研究[D].暨南大学2006

  [5]杨鹏浩.“轮轴-辐条”结构对FDI分布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3

  [6]赵金晓.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研究[D].东华大学2011

  [7]李贝贝.天津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影响的实证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4

  [8]刘磊.中日与中美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3(02)

  [9]李焱,王孟孟,黄庆波.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J].价格月刊.2013(03)

  [10]林文宏.后发优势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福州大学2010

  [11]刘志雄,王新哲.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3(02)

  [12]张英.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13]张婧.中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06)

  [14]陈卓宇.黑龙江商务部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5]苗晓红.威海高新区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6]周颖.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7]章薪薪.食品安全事件对乳制品产业的影响及其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

  [18]贝宇倩.酒店微博营销效果影响因素及效果评估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19]杨玲.中国与发达国家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比较研究--基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视角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09)

  [20]赵伟.骨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及在碰撞中的`被动安全性响应[D].大连交通大学2010

  [21]王磊,陈柳钦.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2(57)

  [22]薛震.青岛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3

  [1]周奎.阳光私募基金投资风格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D].武汉大学2004

  [3]宋敏,李世平,王韶辉.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8)

  [4]张克俊,曾科.新型工业化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06)

  [5]谢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

  [6]陈岑.中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效率评价与机制改进研究[D].武汉大学2010

  [7]田春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矛盾、问题和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8]王昕.影子银行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9]欧玥.北京市可持续交通评价指标设计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4

  [10]杨燕华.论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道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3

  [11]徐伟.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4

  [12]赵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13]袁志刚,范剑勇.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地区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3(07)

  [14]李世英,李亚.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基于陕西的数据[J].当代经济科学.2009(05)

  [15]王喜平,姜晔.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2(02)

  [16]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6(06)

  [17]刘晓洁,沈镭.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03)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4

  [1] 郑怀望. 陕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分析[D]. 西北大学 2009

  [2] 陈加新. 辽宁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3

  [3]王缉慈.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 杨瑾,尤建新.基于快速响应的.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系统集成效应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6, (2): 58-62

  [5]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的界定和表征研究[J].软科学,2006(5):5-8.

  [6] 黎继子,刘春玲. 集群式供应链: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耦合[J]. 现代经济探讨.2006,(5): 5-9

  [7]李延朋. 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 郑州大学 2012

  [8] 徐伟. 区域性装备制造企业集群战略、整合机制及其实施[D]. 沈阳工业大学 2004

  [9] 郑业卿. 郑州市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10] 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谭洪波.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长三角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7)

  [11] 程永军,丁薇,刘昌卫,孙长宜.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2007(05)

  [12] 王叶峰. 产业集群供应链风险管理透析--以浙江服装产业为例[J]. 中国国情国力.2011(12)

  [13] 王国跃,李海海.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08(12)

  [14]李柏勋,黎继子.集群式供应链多周期随机库存系统模型与仿真[J].统计与决策,2007(2):134-136.

  [15]吕晓东.集群式供应链协同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21-22.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5

  周经,刘厚俊.世界文化创意产品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2(6):16-20.

  曲国明.中美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2(3):79-89.

  王巍.中日韩三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51-53.

  高长春,李智睿,严霜天.日本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2(3):53-59.

  高长春,李红,章超斌.中日韩创意产品贸易发展及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价格月刊,2012(11):79-82.

  Dixit A K, Grossman Gene M.Trade and protection with multistage produc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82(49):583-594.

  Deardorff, Alan V. Fragmentation in simple trade models[R].Research Seminar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Discussion Pape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1998, No.422.

  Andrés Rodríguez-Clare. Offshoring in a ricardian world[R].NBER Working Paper, No, W13203, 2007.

  曾铮,熊晓玲.生产 零散化 、生产成本和离岸外包:一般理论和美中印三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8(12):37-47.

  王中华.中国工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9):67-72.

  Grossman Gene M, Helpman, Elhanan. Outsourc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5(72):135-159.

  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季刊),2004(1):55-82.

  冯志坚.垂直专业化的`决定因素与国际贸易―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2):62-67.

  Helpman E, krugman P. 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M].MA:The MIT Press, 1985.

  Melitz J.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 Econometrica.2003(71):1695-1725.

  Grossman Gene M. Helpman. Elhanan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mics, 2004(63):237-262.

  Paul, Krugman. Growing world trad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5(1):327-362.

  徐康宁,王剑.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J].中国社会科学,2006(6):65-79.

  戴魁早.中国高科技产业垂直专业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各种产业和各地区面板协整的实证检验[J].财政研究,2011(5):89-100.

  张纪.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中国新型工业化模式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1(11):9-13.

  Hummels David, Ishii Jun, Yi Kei-Mu.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54):75-96.

  樊纲,关志雄,姚枝仲.2006.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8):70-80.

  傅朝阳,陈煜.2006.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1980―2000[J].经济学季刊(2):579-590.

  胡国恒.2004.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部门的二元结构[J].国际商务(3):51-55.

  黄满盈,邓晓虹.2010.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比较优势及其稳定性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5):75-90.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6

  [1]黄海波.国库现金管理与持有量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6月

  [2]刘旭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J]?西部金融.2007(8):76-77

  [3]钟云霞,史晓燕.对ATM库存现金管理问题的思考[J].电脑与信用卡.1999(5):50-51

  [4]茹明好,吕世伟.发挥库存现金作用增加收入[J].结算研究,1997(6):34-34

  [5]包卉,柴丽娜,王煜.甘肃省外币现钞管理现状与建议.西部金融.2011(1):45-46

  [6]吉玉秋.关于农行最佳现金库存所有量的确定.金融教学与研究.1994(1); 42-42

  [7]袁海萍.加强库存现金管理的几点思考?福建金融.1998(10):41-41

  [8]谢小飞.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体系构建[D].研究山东大学,2011年6月

  [9]周书俊,赵孝涛.浅谈县级行库存现金过大的成因与对策[J].山东金融.1997(10):58-59

  [10]王志斌,徐鹿.浅谈最佳现金库存所有量[J].中国林业企业.2000(6):44-45

  [11]李华青.人民币回流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1(5):4-10

  [12]马国豪.人民币现钞货币运营成本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7):45-52

  [13]佟敏.人民银行基层发行库管理安全问题探讨[J].西安金融.2005(6):71-72

  [14]郑晓伶.我国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若干思考[D].厦门大学,2008年6月

  [15]罗晓春.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1(7):81-82

  [16]边新章.试谈金融企业最佳现金库存的控制[J].中国城市金融.1988(9):16-17

  [17]吴尚宗,张子辉.谈改善最佳现金库存所有量模式[J].财会月刊.2011(7):33-34

  [18]邹苏苏.现金库存持有理论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2012(3):215-215

  [19]顾乃康,孙进军,张超.现金库存所有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8(1):6-9

  [20]赵丽娜.现金库存持有文献综述[J].现代商场文化.2012(1):74-74

  [21]陈长友,孙志.现金库存限额的核定与考核[J].现代金融.2011(8):20-20

  [22]黄生权.需求是随机波动的最佳现金库存所有量模型.技术经济.2003(8):61-62

  [23]李延齐.银行库存现金管理思考[J].西南金融.2006(4):63-64

  [24]黄武杨.银行再造和现钞货币流动态管理[J].中国城市金融.2012(2):39-40

  [25]邹根华,项繁繁.营业机构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金融.2008

  [26]罗丽红.最佳库存现金库存所有量分析.贵州农村金融.2001

  [27]李鹏峰,李延喜,冯宝军.最佳现金库存所有量研究方法综述.财会月刊.2009

  [28]韩雯.ANP方法在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中的应用.货币银行.2011(7):43-46

  [29]陈国华.关于修订完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重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框架的建议[J].西部金融.2009(3):46-47

  [30]胡志华,顾航.规范现金管理为何难一对当前现金管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6(7):48-49

  [31]王哲.国库现金管理应注意的问题.黑龙江对外经贸[J]. 2005(136):87-89

  [32]贾康,阎坤,周雪飞.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及国库现金管理研[J].管理世界.2003(6)

  [33]潘国俊.国库现金管理模式研究:兼论我国国库现金管理体制改革[J].财政研究.2004(8)

  [34]何明霞.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协调[J].统计与决策.2004(10)

  [35]姜兆平,庄卫明.我国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协调问题及建议:基于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操作分析[J].金融纵横.2011(2):25-28

  [36]李海.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现状和展望[J].金融会计.2009(6)

  [39]任建标(译),蔡斯(美).运营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7

  [1] 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

  [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

  [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

  [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

  [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

  [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

  [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

  [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

  [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8

  [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

  [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

  [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 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

  [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 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

  [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

  [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 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

  [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

  [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

  [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相关文章:

水利工程论文参考文献示例04-30

经济学类的论文参考文献04-19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推荐04-20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精选大全03-07

产业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12-19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示例04-25

社会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03-19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0-14

物流论文参考文献03-30

广告论文参考文献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