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时间:2023-10-28 16:30:08 王娟 参考文献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1

  [1]徐嘉烨.气动式二维码标记系统的研制[D].浙江大学2007

  [2]王杨.二维码传播信息的应用及分析[D].山西大学2013

  [3]刘云龙,吕韬,曾晋,刘法旺.基于android手机的加密QR二维码识别系统[J].软件.2012(04)

  [4]陈叶青.基于SSH框架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1)

  [5]李晓莹.二维码在我国传媒产业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3

  [6]盛秋康.二维码编解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2

  [7]周娣.二维码感知识别技术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

  [8]钟冠平.基于超声相控技术的隐形二维码设计及扫描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9]刘文怡.基于多重行为的伪装入侵检测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14

  [10]姚斌.面向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4

  [11]陈佳霖.iOS平台应用程序安全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12]陆琦川.基于混合架构的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3]王伟玮.基于移动二维码技术的商品防伪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3

  [14]任豪毅.基于二维码的智能手机室内定位方法[D].浙江大学2013

  [15]梁子乐.二维码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16]张猛.基于二维码宁波网上购物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17]曹军委,李翼.基于Java的RSA公钥密码算法的实现与探讨[J].软件导刊.2011(05)

  [18]任军,陈国栋,姬有印.网络科技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建设案例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09)

  [19]衡友跃,刘锋,仲红.基于J2EE轻量级框架的电子商务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0)

  [20]田甜,武家春,廖建新,王纯.IIP中基于VoiceXML的彩铃业务语音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10)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2

  [1]熊孝梅.家庭人际互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影响研究[J].教育探索.2010(02)

  [2](德)康德着,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2

  [3]郑宇菲.基于认知负载理论的移动语言学习界面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4]应妮.基于强关系社交平台的团体活动应用界面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4

  [5]耿怡.地铁导向识别系统的可用性研究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

  [6]陈欣.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用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7]张艳.基于用户认知风格的手机信息构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8]贾蕊.基于上海中产阶层居住行为研究的住宅家具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8

  [9]周恒.多功能电子产品的功能存在感研究及设计策略[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0]王兆坤.儿童需求研究与儿童房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1]周雪艳.地铁空间辅助性的导向设计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09

  [12]孟乐.上海迪斯尼主题公园游客角色体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3]杨玲蕴.基于情境法的外卖送餐应用系统设计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4]章诗琦.电子支付网站用户帮助平台的用户体验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5]丁怡瑾.城市大型自选商场逃生自救系统设计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16]刘逸青.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站多面搜索导航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7]陈卉.移动支付平台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8]昌琳.厨房区域家用电器的娱乐性需求与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19]Dong-HeeShin,Youn-JooShin.Whydopeopleplaysocialnetworkgames?[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010(2)

  [20]赵丹妮.游戏化设计方法在微公益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1]曹雨婷.游戏化设计在旅游体验中的设计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3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3

  [1]山仑,康绍忠,吴普特.中国节水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王晓玲,杜秀文,刘丽艳,李英能. 我国井灌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8),6-11.

  [3]刘昌明.21 世纪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4]甘汉,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论文,2000.

  [5]Cohon,J.L,and D.H.Marks,A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multi-objectivePrograrnming techniques [J].Waterer Resources Research,11(2),208-220,1975.

  [6]Shafer J M,Labadie J.Synthesis and Calibrationo,a River Basin Water Manage mentModel[R].Co-Orado State University,1978.

  [7]A.H.EI-Shaarawi,S.R.Esterby,Time series methods in hydroseiences: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eld at Canada Centre for Inland Waters,ElsevierSeientifie,1982.

  [8]Afzal,Javaid.&Noble,David H.Optimization model for alternative use of differentequality Irrigation waters[J].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1992,118:218-228.

  [9]Ghossen R.Masharrafieh,Richard C.Peralta.Optimizing Irrigation Management forPollution Control and Sustainable crop Yield[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95,31(4):760-767.

  [10]Wong,Hugh S.Sun,Ne-zheng.Optimization of conjunctive use of surface water andgroundwater with water quality constraints[A].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and Management Conference Apr6-9[C],Sponsored by:ASCE.1997:408-413.

  [11]Kumar,Arun.Minocha,Vijay K.Fuzzy optimization model for water qualitymanagement of a river system[J].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1999,205(3):179-180.

  [12]N.伯拉斯著,戴国瑞等译,水资源科学分配,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年.

  [13]Brown,L.R.and Kane,H.1994.Full House:Reassessing the Earth's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The Worldwatch Environmental Alert Series,W.W.Norton.NewYork.

  [14]Postel,Sandra Last oasis:Facing Water Searcity,Worldwatch Environment AlertSeries,1997.

  [15]华士乾主编,水资源系统分析指南,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6]新疆水资源软科学课题研究组,新疆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和开发战略对策研究报告,1988.

  [17]翁文斌,蔡喜明,京津唐水资源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水科学进展,1992,(3).

  [18]贺北方.区域水资源大系统优化分配的.大系统优化模型[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98,(5):107-117.

  [19]胡芳芳.无锡市用肥肥可持续利用肥肥与优化配置研究 [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0]柳长顺,陈献,刘昌明,杨红.国外流域用肥肥配置模型研究进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0):66-68.

  [21]刘英,地表用肥用质预测模型数据挖掘技术用其适用指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22]安徽省水文总局,.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送审稿),1982.

  [23]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09.

  [24]肥东县发展计划委员会,.肥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006.

  [25]肥东县发展计划委员会,2009 年肥肥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用公报,2010.

  [26]郭亮,基于 GIS 的松花江用污染决策支持管理平台研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7]李兴拼,广西北部湾用肥肥肥理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88.

  [28]尤祥瑜,谢新民,孙仕军,王浩,我国用肥肥配置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4.

  [29]陈葆仁,地下水动态及其预测,地质出版社,1988.

  [30]齐学斌,王景雷,樊向阳,高胜国.山西晋中井渠结合灌溉水资源综合平衡分析与模拟[J].2008,22(5),20-24.

  [31]雷志栋,等.土壤水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2]郝树堂,孙三祥,雷鹏帅.工程水文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3]雒文生,宋星原.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M].武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34]范世香,高雁.应用水文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35]李兴旺.安徽淮北地区地下水动态预测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

  [36]施鑫源,方乐润等,灌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系统管理模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年.

  [37]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38]宫永波.引黄灌区水资源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15-20.

  [39]金光炎.2003.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186-187.

  [40]孔庆喜,王奎江,张景山.井渠结合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11(4):238-239.

  [41]肖素君,杨立彬,侯传河.井渠结合灌区用水预报研究[J].人民黄河.20(11):27-28.

  [42]尹大凯,胡和平,惠士博.宁夏银北灌区井渠结合灌溉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J].22(1):53-57.

  [43]游进军,甘汉,王浩..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6(3):1-5.

  [44]赵丹,邵东国,刘丙军.2004.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及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36(13):27-32.

  [45]肥东县水利局.安徽省肥东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1995.

  [46]周维博.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报中的应用[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4(2):5-9.

  [47]黄守琳,叶乃杰,袁先江.安徽省淮北平原灌溉持征及并灌区节水灌溉技束探[J].治淮.2010.10-14

  [48]王立坤.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灌溉制度建模及其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

  [49]代峰刚.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农业节水对地下水空间分布影响及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0]董美芳.萧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水文水资源,2011,32-33.

  [51]王文昌,刘稳,魏彦杰.安徽萧县县域经济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60)27-29.

  [52]王振龙,王加虎,刘淼,郝振纯.淮北平原“四水” 转化模型实验研究与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194-2203.

  [53]蒋奎.淮北平原农灌井建设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J].地下水.2010,32(1):120-121.

  [54]白雪峰.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20-34

  [55]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江淮丘岗区干旱分析及抗旱对策研究.1996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4

  [1]吴在军,胡敏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03,27(10):61-65

  [2]张沛超,高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J].电网技术,2006,30(24):73-77

  [3]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6,30(23):67-71

  [4]吴国威.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陈轶玮.数字化变电站实用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马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丛书)))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7]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8]吴少华22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J].广东电力,2010,23(6):38-42.

  [9]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王钢,丁茂生,李晓华等.数字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7):47-52.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5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2008.4(2):25-29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 :30-34

  [3]赵秀风,弓丨水隧洞洞内消能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6.

  [4]袁丹青,陈向阳,白滨等.水力机械空化空蚀问题的研究进展[J]#灌机械,2009.7(27) : 269-272

  [5]肖富仁,苏玮,消能工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水电站设计,1991.7(1):63-69.

  [6]李超,管道内部锥阀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7]王才欢,肖兴斌,底流消能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2000.1(1):79-85.

  [8]张慧丽,王爱华,张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2:82

  [9]方神光,吴保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探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9.9633-639.

  [10]李冰,变水头无压输水隧洞洞内消能和稳定输水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7.5.

  [1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3]赵昕,赵明登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4]刘亚坤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9(3) : 183-189

  [16]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1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范(SL156~165-95)[M],水利水电出版社.

  [19]电力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陈肇和等人翻译,泄水建筑物水力计算手册[M],1993.11.

  [20]刘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水工模型试验(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22]SL279-200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3]唐涛,高水头闹室闹门小开度水流特性试验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推行绿色建筑 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N].北京:中国建设报,2005-09-25.

  [2]DBJ/01-602-9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北京地区实施细则[S].北京:北京市建设委员会,1997-08.

  [3]DBJ 01-602-200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北京市建设委员会,2004-07-01.

  [4]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外墙保温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2.

  [5]DBJ/T01-58-2001.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北京建设委员会,2001-10.

  [6]DBJ/T01-60-2002.外墙内保温技术规程(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做法)[S].北京:北京建设委员会,2002-06.

  [7]DBJ 01-62.外墙外保温用聚合物砂浆质量检验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02.

  [8]DBJ/T 01-92-2004.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范(外墙聚合物聚苯保温板做法)[S].北京:北京市建设委员会,2004-11.

  [9]DBJ/T 01-38-2002.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范(聚苯板玻纤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做法)[S].北京:北京市建设委员会,2002-07.

  [10]建设部节能中心.外墙外保温技术[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10.

  [11]吴之乃,王有为,吴慧娟.建筑业10项新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12]DBJ/T01-50-2002.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做法)[S].北京:北京建设委员会,2002-06.

  [13]DBJ/T01-66-2002.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保温板做法) [S].北京:北京建设委员会,2001-12.

  [14]88JZ2.挤塑聚苯板保温构造[S].北京:华北地区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2002-09.

  [15]02J121-1.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一)[S].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2-07.

  [16]赵键,王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建筑节能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1.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7

  [1]鲍静媛,左松.工程造价咨询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385.

  [2]高学佩.工程造价咨询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218.

  [3]连俊玲.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J].山西建筑,2013,1:218-219.

  [4]杨德才.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3,17:104.

  [5]陈雪丽.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重点与实施要点的分析[J].建筑科技与施工管理,2011,6.

  [6]刘英.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要素与其工程造价降低的对策[J].价值工程,2014,4(8)

  [7]李红.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2(25)

  [8]王兰甫.谈工程造价管理[J].四川建筑,2004(6).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8

  [1]钱丽娜.化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1(09)

  [2]罗志恒.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1(03)

  [3]马幽淼.移动运营商电话营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0(07)

  [4]李实,余占环,丁志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8(08)

  [5]浦培根.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04)

  [6]刘明.移动运营商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7]钱丽娜.化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1(09)

  [8]刘亚丽.项目管理在新疆喀什移动公司客户满意度提升项目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 2014

  [9]王剑.项目管理在新疆移动客户触点营销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0]田质兵.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项目风险管理[D].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1]唐敏.项目进度管理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2]吴美蓉.基于本体的食品安全应急知识管理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3]罗志恒.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1(03)

  [14]马幽淼.移动运营商电话营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0(07)

  [15]李实,余占环,丁志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8(08)

  [16]浦培根.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04)

  [17]刘明.移动运营商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9

  [1]彭光纯.警用350M模拟中继台数字化改造[D].苏州大学2014

  [2]吴文杰.警用350兆集群分布通信系统工程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0

  [3]刘畅.南宁交警TETRA数字集群管理和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5

  [4]魏冬青.试析工程造价审核结算中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8)

  [5]梁云.TETRA系统多交换机分布式呼叫控制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

  [6]杨阳.集群电台接口板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7]钱华.通信机房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09)

  [8]翟卫东,刘永新.动环监控系统在通信电源系统中的应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7(06)

  [9]程爱英.浅谈通信机房的维护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4)

  [10]EmersonNetworkPowerCo.Ltd浅谈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电源世界.2007(01)

  [11]王建新,杨世凤,史永江,童官军.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5(04)

  [12]孙建设,史磊,陈鲁华.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精密电压电流幅值变换器[J].变压器.2004(12)

  [13]梁明,毕亚雄,顾宏进,杨慧娜,刘文霞.一种新型的电力监测和能量管理系统[J].电工技术杂志.2004(05)

  [14]瞿曌.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水电站监测系统的`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4(04)

  [15]李湘,卢庆.移动通信网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实现[J].通讯世界.2003(08)

  [16]秦涛.城市轨道交通调度终端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3

  [17]谭学治,张学军.关于公安350兆集群通信网的建设问题的探讨[J].警察技术.2005(02)

  [18]傅为民.集群移动通信的进展[J].警察技术.2004(02)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10

  [1]王钦.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应用[D].福州大学2010

  [2]黄凌霄.电力线扩频接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福州大学2010

  [3]陈大平.基于时频分析的BFSK信号解调的研究和实现[D].福州大学2010

  [4]徐子平.公安集群通信系统基站间IP互连技术概述[J].警察技术.2007(06)

  [5]贾丹,刘建伟.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发展展望--MPT集群分布通信系统[J].警察技术.2007(02)

  [6]徐子平.公安集群通信系统基站间IP互连技术概述[J].警察技术.2007(06)

  [7]贾丹,刘建伟.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发展展望--MPT集群分布通信系统[J].警察技术.2007(02)

  [8]奚雯佳.基于TETRA的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4

  [9]钟红艳.基于认知无线电AdHoc网络的多用户接入及通信调度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10]闫思思.DMR数字集群基带传输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4

  [11]彭光纯.警用350M模拟中继台数字化改造[D].苏州大学2014

  [12]吴文杰.警用350兆集群分布通信系统工程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0

  [13]刘畅.南宁交警TETRA数字集群管理和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5

  [14]李鸿,胡少鹏.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其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公安科技.2002(04)

  [15]程效军,徐文昌.公安应急指挥系统中关键技术的`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16]谭学治,张学军.关于公安350兆集群通信网的建设问题的探讨[J].警察技术.2005(02)

  [17]傅为民.集群移动通信的进展[J].警察技术.2004(02)

  [18]王为民,符东昇.MPT1327集群通信系统无线链路联网技术及应用[J].警察技术.2003(06)

  [19]程效军,徐文昌.公安应急指挥系统中关键技术的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20]李鸿,胡少鹏.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其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公安科技.2002(04)

  [21]王为民,符东昇.MPT1327集群通信系统无线链路联网技术及应用[J].警察技术.2003(06)

【网络工程论文参考文献】相关文章:

物流论文参考文献03-30

mysql论文参考文献03-03

农业论文参考文献08-27

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11-18

个人理财论文参考文献07-26

幼儿美术论文参考文献04-19

员工激励论文参考文献04-07

数学教学的论文参考文献06-14

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06-14

体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