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时间:2020-09-25 18:51:40 参考文献 我要投稿

建筑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模板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建筑工程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查看。

建筑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模板

  参考文献一:

  [1][英]G.勃罗德彭特著,张伟译.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黎志涛主编.建筑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沈祝华主编.设计过程与方法[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

  [4]陈政雄主编.建筑设计方法[M].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78.

  [5][挪]詹法格博格,[美]戴维莫利,[美]理查德纳尔逊主编,柳卸林,郑刚,蔺雷,李纪珍译.牛津创新手册[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6]赵红斌著.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7]沈克宁主编.建筑现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8]张伶伶,李存东主编.建筑创作思维的过程与表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9][美]埃弗雷特M.罗杰斯主编,辛欣译.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翻译出版社,2002.

  [10]黄元炤主编.流向——中国当代建筑20年观察与解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11][美]塞缪尔亨廷顿主编,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12]戴志中、杨震主编.建筑创作过程与表达[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3]鲍家声主编.建筑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4]胡春.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创新的实证性研究——公共建筑的形态语言[D].合肥工业大学,2009.

  [15]李良亭.当代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创新设计的实证性研究——公共建筑设计组织[D].合肥工业大学,2009.

  [16]陈建军.建筑创作过程对设计作品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17]张冰.哈尔滨当代建筑创作新潮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2010.

  [18]高呢喃.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19]刘婷婷.非正式创新网络及非正式交流空间的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7.

  [20]吴锦绣.建筑过程的开放化研究[D].东南大学,2000.[21]郑建平.杭州大中型建筑设计公司组织结构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0.05.

  [22]陶郅,陈子坚,郭嘉.创造校园生活的中心舞台——合肥学院图书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1.11.

  [23]汪大炜.合肥赖少其艺术馆设计回顾——定义非功能性空间[J].南方建筑,2012.03.

  [24]韩明清.合肥工业大学建筑技术研发中心创作谈[J].工程与建设,2008.03.

  [25]项秉仁,程翌.内在理性和外在逻辑——合肥大剧院建筑和室内设计[J].时代建筑,2010.05.

  [26]孟建民.渡江战役纪念馆[J].建筑与文化,2008.10.

  [27]毕功华.合肥网讯软件有限公司[J].建筑学报,2007.02.

  [28]刘凤朝,冯婷婷.国家创新能力形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发明专利为能力表征要素[J].管理评论,2011.05.

  [29]艾英旭.建筑创新浅析[J].华中建筑,2005.01.

  [30]邹广天,于戈.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探析[J].建筑学报,2009.02.

  参考文献二:

  [1]王占中.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7.

  [2]马景忠.中日两国建筑设计程序的比较[J].建筑学报,2003.08.

  [3]邢凯.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03.

  [4]薛求理,陈晓扬.中国建筑师及其设计实践——从业建筑师问卷调查解析[J].建筑师,2003.01.

  [5]张伶伶,赵伟峰,李光皓.关注过程学会思考[J].新建筑,2007.06.

  [6]田利.建筑设计基本过程研究[J].时代建筑,2005.03.

  [7]罗相蓉,曾坚.中国建筑师设计竞争力及相关因素分析[J].建筑学报,2007.01.

  [8]王桢栋,陈剑端.沪港两地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筑综合体比较研究[J].建筑学报,2012.02.

  [9]梁玮男,刘大平.建筑创新散布研究[J].建筑学报,2004.08.

  [10]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07.

  [11]Hohmann,M”Soilfreezing-theconceptofsoilwaterpotential.Stateoftheart[J].ColdRegionsScienceandTechnology,1997(25):101-110.

  [12]Shoop,SA.andBigl,S.R”Moisturemigrationduringfreezeandthawofunsaturatedsoils:modelingandlargescaleexperimental.ColdRegionScienceandTechnology,1997(25):33-45.

  [13]陈湘生.我国人工冻结粘土蠕变数学模型及应用[J].煤炭学报,1995(4):399-402.

  [14]姜波,胡向东,吴滔-人工地层冻结信息化施工工法简述.西部探矿工程,2005(6):3-4.

  [15]王建平,齐善忠.信息化施工在深冻结井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5(23):99-100.

  [16]王仁和,李栋伟,王秀喜.摩尔库仑强度准则计算冻结壁应力场和位移场.工业建筑,2005(10):40-42.

  [17]陈朝辉.冻结凿井技术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建井技术[J],2007(3):28-31.

  [18]陈瑞杰,程国栋,李述训,郭兴民,朱林楠.人工地层冻结应用研究进展和展望.岩土工程学报,2000(1):40-44.

  [19]PallAS,PallR.Friction-dampersusedforseismiccontrolofnewandexistingbuildinginCanada.In:Proc.ATC17-1SeminaronIsolation,EnergyDissipationandActiveControl.SanFrancisco,CA;1993.vol.2,p.675–686.

  [20]M.Miyazaki,F.Arima,Y.Kidata,I.Hristov:EarthquakeResponseControlDesignofBuildingsUsingViscousDampingWalls,ProceedingsofFirstEastAsia-PacficConference,Vol.3,pp,1882~1891,Babgkok,1986.

  [21]ConstantinouMC,SymansMD.Experimentalstudyofseismicresponseofbuildingswithsupplementalfluiddampers.JStructDesignTallBuildings1993;2(2):93–132.

  [22]Computersandstructures,Inc.Sap2000AnalysisReference[M],1995.

  [23]欧进萍,吴斌等.结构被动耗能减振效果的参数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18(1):60-70.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5]ReinhornAM,LiCandConstantinouMC.ExperimentalandAnalyticalInvestigationofSeismicRetrofitofStructureswithSupplementalDampingPart1-fluidViscousDampingDevices[R].NCEER-95-0001,StateUniversityofNewYorkatBuffalo,NewYork,19951

  [26]TaylorDPandConstantinouMC.TestMethodologyandProceduresforFluidViscousDampersUsedinStructurestoDissipateSeismicEnergy[R].TaylorDevices,Inc.TechnicalReport,April28,1994.

  [27]ToongTandDargushGF.PassiveEnergyDissipationSysteminStructuralEngineering[R].StateUniversityofNewYorkatBuffalo,1997.

  [28]谭在树.框架结构用粘滞阻尼墙减震的振动台试验与分析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6:1~101

  参考文献三:

  [1]胡省三,成玉琪.21世纪前期煤炭科技重点发展领域探讨[J].煤炭学报,2005(1):1-8.

  [2]崔云龙.简明建井工程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3]中国矿业学院.特殊凿井.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1.

  [4]李功洲,陈文豹.深层冲积层冻结凿井技术问题的探讨[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2004.

  [5]张世芳,杨小林.深厚表土层矿井建设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6]王军,隋智力,纪洪广.深厚表土层人工冻结法凿井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矿业,2008(7):93.

  [7]马芹永.人工冻结法的理论与施工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8]余力,崔广心,翁家杰-特殊凿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1.

  [9]王仁和.特厚表土层冻结法快速凿井中关键技术探讨.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上册)[C].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3.

  [10]孙猛,檀曹新,齐吉龙.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冻结壁内压力研究[J].建井技术,2006(1):22-24.

  [11]徐士良-立井多排管冻结温度场的数学模型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4(3):10

  [12]别小勇.人工冻土冻胀控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3.

  [13]陈湘生.深冻结壁时空设计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1998(5),13-15.

  [14]张文-我国冻结法凿井技术的现状与成就[J].建井技术,2012(3):4-13.

  [15]马芹永-人工冻土动态力学特性研究现状及意义[J].岩土力学,2005C1):10-14.

  [16]张向东,张学晶,王长江,张宏海.三圈冻结法在淤泥质土深基坑工程的应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2(5):798-800.

  [17]翁家杰,陈明雄-冻结技术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1997(7),51-53

  [18]陆卫国,郭圣山,林稚华.广州地铁建设中冻结工法的应用分析.西部探矿技术,2004(1):108-109.

  [19]徐泽亚.冻结法施工在润扬大桥南锚碇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公路,2002(11):39-41.

  [20]徐学壮,崔海涛.地层冻结技术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铁道建设技术,2001(2):6-9.

  [21]何平,朱元林.冻结砂土在动荷载下的蠕变特征[J].冰川冻土,2002(3):270-273.

  [22]余群,张招祥.冻土瞬时强度、切削阻力与冲击贯入次数关系的理论模型[J].工程机械,1994(4):1-22.

  [23]陈湘生,冻土力学之研究一21世纪岩土力学的重要领域之一[J].煤炭学报,1998(1):53-57.

  [24]王建平,王文顺,史天生.人工冻结土体冻胀融沉的模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4:303-305.

  [25]冻结井筒施工期外层井壁的破坏及防治[J],MINECONSTRUCTIONTTECHNOLOGY.1997(1):6-9

  [26]吕恒林,崔广心.钢筋混凝土单层井壁破裂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2001(zl):399-406.

  [27]汪仁和.粘土冻结壁的变形特性与计算[J].冰川冻土,1996(1):47-52.

  [28]崔托维奇H.A..冻土力学[M],张长庆,朱乖林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9]Anderson-D.M.andMorgenstem9N.R.-Physics,chemistryandmechanicsoffrozenground:areview,NAm.Contrib.[C],2ndIntConLonPermafrost,YakutskUSSRjTS:257-288.

  [30]Kay,B.D”Fukuda,M.,Izuta,,H.AndSheppard,M.I.Theimportancewatermigrationinthemeasurementofthethermalconductivityofunsaturatedfrozensoils[J].ColdRegionsScienceandTechnology,1981(5):95-106.


相关文章:

1.土木工程施工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2.建筑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3.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最新土建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5.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6.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7.工程造价论文参考文献

8.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9.工程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10.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建筑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模板】相关文章:

1.论文参考文献模板

2.建筑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示例

3.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4.旅游论文参考文献旅游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5.翻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模板

6.java论文参考文献

7.mysql论文参考文献

8.ERP论文参考文献

9.国贸论文参考文献